哪个月闰月最多的?
从有农历记录开始,闰年出现最多的是1645年和1659年,都是乾隆皇帝刚即位那一年; 其次是1730年到1733年的四年里连续四个闰年。 最少的闰年是1832年和1835年,只有两个闰月。 最近十年里有闰月的年份是2014、2016和2017三年,其中2016年是闰五月,一年中两个月都闰的情况比较罕见,同时今年也是21世纪以来第二个闰五月的年份(另一个是2006年)。
按照闰月出现的频率计算,平均每19年就有7年出现闰月,也就是说大概每两年半的时间就要多出一个闰月来。 我查了农历的文献资料,发现这种现象主要和月亮相关,具体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闰月的计算方法”看一下。 根据这个频率来看,明年是闰四月的概率几乎是100%,后年也是闰四月的概率也是100%……以此类推2021年又是闰四月。而2020年则是闰二月。
那到底什么是闰月呢? 简而言之就是月份没有赶上天干地支周期,因此需要有一个月份来凑数,这样就形成了闰月。在农历中一个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某一个月中出现了一个闰月,那么下个月就会减少一个节气或中气,从而保持农历历法的稳定性。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有闰月?它的作用是什么? 说白了一点用处没有! 其实在中国古代建立农历体系时就已考虑到了闰月的情况并做了相应的规定——如果有闰月的话就按前一个月的日期来作为当月份的初一日,然后依次推出这个月所有的节气和中气。这样二十四节气和中气的排列顺序就不会被打乱。 而现代科学提出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闰月的问题。新方法是在阴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阴阳混合历”,该农历每月包括一个阳日(双数日)和一个阴日(单数日),二者交替出现,同时把冬至、春分等重要的节气进行固定,使每个月的初期不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这种算法目前仅适用于一岁的跨度,对于更长时间段的推算会出现误差。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并非标准的正圆形状,因此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才能正确推算出每一年的农历日期。 最后说一句,虽然有了上面这些理论,但真正测算起来非常复杂,因为影响农历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很多情况下还要取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来计算较为准确的结果。所以网上那些简单的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并不一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