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读还是晚读?
“宝宝,我们今天读小猪胖肚肚吧。” “宝宝,我们今天学蚂蚁搬豆吧。” 周末陪孩子去超市,从幼儿绘本故事区走过,耳边时不时传来孩子们清脆的声音。从这一边看到那一边,每一个绘本区域都是一群孩子,围坐在一个个老师身边,听着老师阅读绘本故事。今天不赶时间,便停下脚步,呆呆地看了好几分钟。
幼儿园的课外阅读活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二是孩子们自己看图画书。前者称为“阅读教学”,后者称为“阅读启发”。最近,上海一些幼儿园尝试将两种形式结合,在幼儿活动里设置了“悦读角”,放置一些图书,在固定时段让幼儿观看。这种形式因空间开阔、方便幼儿自由选择而受到孩子喜爱,也是幼儿园课外阅读的一种创新方式。
孩子们围着老师,听着有趣的绘本故事,这是不少幼教专业人士童年的美好回忆。这种典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存在已久,但它是否符合当前幼儿阅读规律呢?最近,上海大学附属幼儿园在进行一项试验。该园将阅读教学“搬”到户外,在幼儿园种植园的一片空地上安上草垫、毯子,设置一个“流动书吧”。书吧里有适合幼儿看的图画书、故事书,还有幼儿喜欢的一小部分期刊杂志,由幼儿自由观看。一位随同的家长介绍说,在“流动书吧”前待了一小会儿,孩子马上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取了书后一上午不肯放手。
幼儿阅读应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为了普及全民阅读、亲子阅读意识,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在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如“故事妈妈进幼儿园”、“故事爸爸进幼儿园”、“老师讲故事”、“亲子故事会”、“图书漂流活动”等,形式丰富多彩,但存在一些让家长、老师颇感头痛的问题。一是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听老师或爸爸妈妈讲故事后,回家就不再感兴趣;二是不少幼儿听故事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听完后也不记得故事里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对此,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特级教师陆老师建议,可以考虑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短小故事,然后进行简单复述,并让孩子们互相述说和评价。评价的话术可事先设计好,由孩子们来互相评价,也可邀请家长来听孩子们讲述,由家长来做一些评价,还可采用孩子自评、他评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做一是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三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有促进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陆老师表示,近年来,少儿阅读领域热度持续升温,各类阅读活动热闹非凡,但关键还是要看阅读效果,建议幼儿园应该创设更多的条件,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丁云:本报刊登的文章“为下面的文章标题写一篇中等长度的”为读者讨论主题;丁云:本报记者;郭艳华:本期报请专家;贾楠:本报刊社编辑;郭艳华:本期报纸版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