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从事金融行业?
因为选择银行,是当时最不坏的决定 - 我没有做金融行业的理想,我甚至不喜欢钱。 我的理想是做个科学家,但是我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这个专业与科学家的距离比金融学更近。
大学毕业的时候,正碰到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员工都卷铺盖走人,我毕业的学校也不是名牌,所以当时找工作非常困难,好在最后有一家叫万全保险代理的公司给我发来了offer——这家企业现在据说已经倒闭了…… 在万全的办公室里,我接触到了保险行业,也了解了基本的金融知识,后来机缘巧合,又接触了信托和财富管理。
那时候刚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期,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对资产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各行各业都开始涉足金融行业,连房地产商都可以搞金融(恒大地产曾经搞了一个恒大的财富管理),更不用说万全这样一家卖保险的公司。
当时我所在的万全分公司,主要业务就是给公司和个人制定理财计划,由于我负责的业务涉及海外市场,需要了解海外市场的行情,因此我也经常泡在各种财经网站上,看看华尔街的动向什么的,久而久之,自己也变得“金融”起来。
其实我现在对金融几乎一窍不通,但是我以前经常看财经杂志和电视节目,慢慢也就记下来了。我记得刘慈欣写过一段关于赌神的片段,赌神之所以能够赢钱,就是因为他把整个金融市场的历史数据都背了下来。
说实话,我当时看了这段文字之后,觉得很有同感,或许我对数字并不敏感,对基本逻辑也无法做到抽丝剥茧,但我可以花时间背诵。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金融记忆之旅,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将《财经》杂志近两年所有的内容都复印下来,每天盯着一篇短文,背下来作者的观点和相关的数据,一周后,我差不多把两期《财经》杂志的内容都背完了。
然后我又将目标转向央视的财经频道,每天都会盯着栏目组推荐的股票,记录下来,然后复盘过去几天的走势,以此判断出短线走势,每周五再复盘本周的走势,从而预测下周的走势。 刚开始的时候,我准确率大概只有50%左右,但是经过不断的记录、计算和分析,我的准确率渐渐提升了,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80%以上。
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开始做外汇,每天都看着外汇的行情,分析波动的原因,以及接下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并没有进行实盘操作。
2014年年初,我搬了家,也将所有关于金融的记忆整理了一遍,如果以后有机会重新搬家的话,我将把所有资料都输入电脑归档,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初背过的那些内容和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