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多的行业?
医药,尤其是中药,是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性严重偏向,同时具有自然垄断属性 首先政策层面 早在去年,国家就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其中对中药材的定义就是:来源于中药材栽培、饲养、捕捞等,经采收、清洗、干燥、简单加工的供药品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衍生物。也就是把野生采集的药材都算作是中药材。
我国有13807种中药材资源,但经过GAP (Good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actice) 标准种植的目前不到10%;而符合GMP标准的生产企业更是寥寥无几。由于中药材的资源性特点,种植养殖及提取浓缩工艺难以标准化,很难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政府介入是必然的选择——从资源调查、开发指导、种植养殖以及饮片炮制、制剂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颁布了大量的行政法规,甚至行政规章进行规制。
另一方面,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推崇。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公布了其制定的《人类疾病生物标记手册》,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性人类遗传学资料集,也是生物医药领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份名单上,中医理论描述的各种病症如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气虚痰阻证等都有涉及。这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对中药的现代化提出了要求。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升高,民众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中药正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次天然垄断属性 中药的成分十分复杂,很多成分都是多靶点的复合制剂,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单味药物往往不能完全替代其功效。而化学药品往往通过单一成分直击病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也明显。所以中药在医疗中的主导地位近年来有反超的趋势——据卫生部统计,2005年至2014年间,中药参与了69.7%的临床药品应用,而化学药品只参加了30.3%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