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王是哪个生肖?
兽王并不是某个特定的生肖,而是指中国十二生肖里的某些动物。 《礼记·乐记》有云:“天尊地卑,君臣定分”,又云:“羽爵布列,管磬杂奏”。可见在周代,已有天子百官、天子与群臣一起乐舞的记载了。到汉代画像石(砖)中,就有不少“士”(相当于后来的儒者)与“羽爵”(凤皇、大雁之类)和“干戚之舞”(拿着盾牌跳舞)的画面。从这两处记载和形象来看,当时的“兽王”或“百兽之王”恐怕就是凤皇或者大象了。
在东汉许慎撰写的字典著述《说文解字》里,“王”字的解释就引用了这段文字:“王,天下所归往也。”可见凤皇或者大象的确当过一段时间的“兽王”。 不过,后来似乎又有了变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龙”“马”来象征帝王,《晋书·宣帝纪论》里说:“龙骧虎峙,雄冠三军”,这就是典型的把“龙”当作君王的象征了。同时期的其他文献里也有类似记载;而北魏时期的《张猛龙碑》里,也是用“龙”来象征帝王:“真龙出现”。 用“龙”来代表皇帝,大概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这种习俗可能源自汉代对“青龙”的崇拜。据载,汉武帝曾命人制作了一只高五丈的青龙偶像,每年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在故宫外拜祭青龙。
到了唐代,人们已经普遍用“龙”来象征帝王。唐宪宗李纯甚至亲自为龙御赐名号,《旧唐书·宪宗纪赞》里记载了这一趣事:“上(宪宗)好龙,尝以五月五日生于京师,四日而后生。至是,命翰林学士元稹、王起等为之制诰,曰:‘应乾造物,为日而明;顺动昭格,于五而生。’语虽鄙,颇涉诙谐。” 不过,唐宪宗或许是个特例,用“龙”象征帝王的风俗很可能是在唐代建立的。
那么,为什么用“龙”而不是用别的动物象征皇帝呢?这很有可能与龙的图腾起源有关——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大家庭,龙可能是某个民族(或几民族)共同的图腾符号。用龙作为皇帝的代名词能引起各个民族的共鸣。 还有一个原因是“龙”在古代是一种神异的动物,据说能行云布雨,呼风唤雪,具有神奇的法力。因此用“龙”象征君主,也能体现天意和君权神授的意思。这一点可能与西方宗教用公牛、大象之类的动物象征国王,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