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和什么一起炒好吃好吃?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对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家乡有种风俗,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要烧“斗鸭”(用秫秸秆搭成圆形,里面填满稻谷等谷物,上面用泥封住,然后点燃),这是为了敬献田公(即土地公公)的。 除了烧“斗鸭”之外,我们小时候还有放“河灯”,即把做好的“河灯”放到河中,让它们顺着河水漂走,这也是为了敬献田公的。
我们小时候做的“河灯”是用白色硬纸做的,形状如同一只漂浮在水面的船,在纸船上写上祭品清单和姓名,然后把拌有高粱米的白酒撒在“河灯”上,最后点火焚烧。据说,如果晚上能看到“河灯”里的火光,那就是田公元帅的“驾到”了。 做“河灯”的原料很简单,白纸上要画出船的形状及四只脚(象征龙)、一个烟囱以及船夫的手脚等。做完后要把它们涂黑,这样在白纸上才能看得清楚。 “河灯”上的字要用毛笔写,而且不能乱写,那可都是要有规定的。比如要在一张大白纸上写下“天公玉皇大帝元始天尊万岁”,然后另起一行写下“北方玄天上帝真武玄灵上帝万寿无疆”,再另起一行写下“太上老君混元上天大道至尊万寿无疆”等等。总之,越排比越好。 做好“河灯”后,就要放“河灯”了。放“河灯”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传说这一天田公回宫)之前,晚上八点开始,这时正是庄稼地里的虫子活跃的时候,也是它们“大放厥词”的时候(我们那里的虫子的发音是“大发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认为它们是“发器”的),所以放“河灯”可以安抚稻田里的虫子们,使它们不再“大放厥词”。
当然,放“河灯”也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乱放。一般是沿着河道,一支香烟的长度一个“河灯”。在放“河灯”的过程中还不能说话,否则会把刚刚献过的食物再“吃”回来,后果就是又要重新做“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