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如何带领女排取得冠军?
2016年8月21日,世界女排联赛单项赛落幕,中国斩获三项冠军。而8月26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又成功卫冕。作为中国女排的御用教练,郎平对于中国女排的意义不言而喻。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时,郎平总会发挥着自己的指导作用,为中国女排取得里约奥运冠军、世界女排联赛冠军、日本世界杯冠军等国际大赛冠军出一份力量。
一、“铁榔头”再出击,力挽狂澜
在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后,郎平2016年7月再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当时,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未进8强,201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积分排在第9名,2017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小组未出线。郎平接手后,先后更换了国家队三大核心主力,并且以“快乐排球”促进队伍和谐,以“逆转密码”改变比赛走势,终于带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第一。
二、因时制宜,赢得先机
不同于以往带队训练模式,郎平采取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策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的战术要求,制定不同训练重点。2016年夏天,郎平率队参加里约奥运会之前,重心放在强力提升体能;2016年末2017年初,主攻手朱婷伤愈归队,郎平重点训练朱婷一人的强攻打法;2017年春夏交接,二传手丁霞和王梦洁伤愈,郎平又重新强调团队配合。
三、对症下药,改变现状
当时,中国女排队内矛盾重重乃至失忆误班,气氛紧张,缺乏凝聚力。不仅如此,队员技战术同样存在不少漏洞,比赛时失误频频,状态不佳。对此,郎平一改往日执教风格,采取“快乐排球”、“以人为本”的训练方式,营造宽松愉悦的训练环境,鼓励队员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坦诚相告。同时,她积极调动全队的积极性,培养队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面高度综合意识,构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集体篮球文化,最终实现了“以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以身体锻炼强大精神”的神奇效果。
四、培养队员精神力量,树立正确人生观
排球是一项需要团队配合的运动,它不仅需要个人的犀利攻击,更需要全队的严密防守。1981年世界杯时,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当时的队长就是后排自由人李梅。不过,当提及这段历史时,李梅却腼腆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主要任务是带好队,传好球。”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级冠军,从中国女排的自由人直至美国国家女排的名将,李梅在自传中称,她是凭借着中国女排精神获得努力的源泉和前进的动力。“困难的时候更要坚强,碰到问题更要冷静。只要调整好心态,任何时候都可以享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