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应用哪些行业?
2010年6月1日,江北京磁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磁稀土”)12万吨/年分离稀土金属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据悉,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后,将对我国主导稀土产业、实现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范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北京磁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由北京中科冶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日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县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22亿元,一期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2011年10月建成投产。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高纯氧化镨(35%)、高纯氧化钕(35%)、高纯碳酸钕、氧化镧、氧化铈等。京磁稀土总经理王晓宏表示,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原料矿石量可达到40万吨,生产的12万吨/年分离稀土金属产品包含了氧化镨、氧化钕、碳酸镨、碳酸钕、氧化铕、氧化钇等12种产品,其中6种产品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2种填补国内空白。该项目预计2011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10亿元。
据悉,国内外对高性能永磁材料需求快速增加,磁合金和磁性材料在电力、电子、通讯、生物技术、新能源、消费电子、医用制品、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年增长率在15%~20%。2009年全球永磁铁市场约400万吨,其中内燃机泵阀业约150万吨、汽车业约80万吨、电脑硬盘约60万吨、手机闪存约30万吨、变压器约50万吨、其他约30万吨;预计到2014年,全球永磁铁消费总量将达667万吨,2010年~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5.5%。2009年,我国永磁铁消费总量约30万吨,估计2014年达到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5.6%;但由于内燃机泵阀业和汽车业的需求增长减缓,我国永磁铁的消费类别由以前的两类转变为一类,即由内燃机泵阀业和汽车业占60%以上转变为仅占40%。
对高性能永磁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了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世界上90%以上的永磁材料是钕铁硼,其用途主要是电话和计算机等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精密仪器、各种机械等。从世界产量来看,日本和美国是国内消费的主要来源,2008年占据了世界总量的42%和32%。美国主要厂商包括:美国永磁公司(MMC)、美国TDK公司、美国TDK-松下一体化公司以及美国艾克森美孚(17%的股权由BP持有);日本主要厂商包括:乐金(LG)、日本JFE中心、日本J-Tech、日本日立公司、日本松下公司、日本东芝公司。而我国是镍铬铁磁体生产大国,拥有先进的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工艺,但是总产量的50%以上都是低端产品。
由于我国的中高端永磁产品自给率低,需要大量进口,造成每年的进口逆差达到几十亿美元。目前我国高端永磁材料生产企业的总产量约为7.5万吨,相当于全世界总产量60%左右;而消费总量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其中高性能永磁材料(主要为N35以上)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5%。通过国家863计划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项目“高性能N50以上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依托沈阳兴远东磁性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南充富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三元波纹管有限公司、北京三元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丰城同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东阳市兴亚磁性材料科技有限公司6家企业,形成了12000吨/年N50以上高性能永磁材料生产能力。其中,北京三元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国家863计划产业化“高性能永磁 N50以上”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开发的N50SQ高性能永磁材料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在2009年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N50以上高性能钕铁硼材料由传统“浇铸法”向“粉末冶金”新工艺的跨越式进步,标志着中国永磁材料生产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元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与传统“浇铸法”生产的N50以上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相比,“粉末冶金”技术既保持了较高硬度和较好磁性能以外,产品一致性和抗氧化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粉体原料与熔体浇铸原料的来源和制备过程不同,避免了材料中微量元素和气体杂质的存在,材料纯度高,成分均一,杂质少,因而产品性能更加稳定。据悉,该粉体制备工艺技术已经申请了中国和国际PCT专利。2011年内,三元科技还将完成N45SQ、N35SQ和N28H等材料项目技术研发工作。同时,三元科技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谋划“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永磁技术、智能家电用高性能永磁技术、节能电梯用高性能永磁技术及新型磁性存储器用高性能永磁技术等4个研发方向,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三元科技打造成为全球极具竞争力的混合动力汽车用高性能永磁材料基地、智能家电用高性能永磁材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