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代偿作用?
1、代偿,是指机体对已被破坏的组织、器官所进行的替代或修补作用。 2、人体在正常状态下,各个组织、器官之间有精确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功能。当机体某个部位受到损伤(如组织坏死)时,通过机体的代偿机制,其他部位可以做出反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受损部位进行修复,并清除损伤部位的废物,以维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这种调节是快速的、适度的以及有选择性的。
3、在病理状态下,代偿作用可表现出过度调节,产生“机能过剩”的症状;也可表现为调节缺乏,出现“机能不足”的表现。 “机能过剩”是由于某些疾病的影响,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代谢增强或者废物的堆积。 例如糖尿病,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血糖,随着疾病的进展,血糖水平慢慢升高,如果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太多,超过了肾脏等器官对糖的吸收利用率,就会引发“尿糖”现象,机体通过尿液排出了多余的血糖,这就是身体对高血糖的一种代偿性调节。 又比如肥胖,过量饮食会导致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此时机体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这些脂肪可以通过胰岛素控制合成代谢的过程、增加能量的消耗来减少储存。但是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调控,体内的脂肪细胞就会不断地存储能量,一旦机体脂肪总量达到了生理上的饱和程度,体重就会上升,形成肥胖。
“机能不足”是由于某些疾病影响了机体某一部位的功能,导致该部位的正常活动不能继续,而机体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完成。这种情况下,代偿往往会出现“失代偿”的情况,也就是某一部位的功能严重低下或者缺失,需要另外的功能来代替,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慢性疾病过程中,称为“慢性化”。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的血糖升高会损害周围的神经,严重时可能发生神经病变,这时身体的代偿机制会通过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但是如果注射胰岛素后,由于胰腺还可以继续工作,胰岛素的分泌量能够逐步回升,因此身体最终可以恢复到正常的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