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丙代表什么意思?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简单地说,就是自然界五种物质的形态: 金——指金属,包括黄金白银和五金(铁、铜、铝等); 木——指树木,也就是植物类; 水——河川海洋,也包含液体,像血液津液唾沫泪水等等; 火——火焰,也象征人体五脏中的心; 土——大地,土地本身包含土木,故称“土”为“五行”之中央,而人体的中焦亦由脾与胃来主持。
中医用五行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认为人体内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理论称之为“五行相生”或“五行相克”。 “相生”即是上一环节的产物是下一环节的原料,而每一环节的功能都不相同,如食物在消化系统内,首先经食道而下化气,其精微物质被吸收,转化为气血,以营养全身,这是生化的过程;
同样,血液在被运送到组织器官的过程中,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提供到各个细胞,也包含了生化功能,而这一过程则是“水生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在五行中属火,它主管血液的运行,而血液中的“水”又不断地供应着心脏的能量,心脏的工作,也在“五行”之中得到了很好诠释——“心火”必须始终保持着沸腾状态,以便让血液不停地流动起来。 除了“相生”外,“相克”也是中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不同脏器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
例如,“水”克“火”,如果人们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物,出现了口腔溃疡、口角糜烂等症,就可能是“上火”了,需要多喝点水,通过尿液排出体内的毒素;
再比如,“金”克“木”,当人们情绪低落时,或许可以通过“克”制不良情绪,以达到调节的目的…… 当然,“克”并不是单纯的压制,而是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