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出生属于五行?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五行的出现可以说是古代先民对于世界起源与构成的一种朴素且形象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一种独特的哲学思辨。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或者说元素)的存在并用来解释世间的一切事物,如《尚书·周书·大诰》有“予惟丕显,自太祖武王”句,意为我唯一伟大的祖先就是周武王;又《诗经·小雅·四月》有“园葱秀兮,揭车萌兮”之语,其中揭车是一种植物。这两种自然现象怎么解释呢?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五种元素相互聚合、分散、循环生成的,因而万物都是“五行”的产物或象征。
同时,古人还发现在宇宙之中有一种不可见的能量贯穿始终并且可以影响万事万物,这种能量被命名为“气”,而“气”又是阴阳二气的结合体——“阳气始至,万物方生,阴气始至,万物方死”(《礼记·檀弓下》);同样,在人的生命中也有“阴阳之气”的存在,男性体内有“阳”,女性体内有“阴”,二者通过“气”结合形成生命。如果一个人的“阴阳”失衡了,那他就生病了。于是,五行、八卦就这样产生了——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代表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而阴阳二气则代表了生命状态的健康与否。
后来,人们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也是有规律的,这规律被归纳为“黄道坐标系”——太阳每年绕地球转一圈,在黄道上由春至秋再由秋至春移动一个位置,这种位移叫做“岁差”;与此同时,月亮也围绕地球转一圈,由此造成月相的变化。随着岁差的累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某一位置时,月亮恰好也位于该位置的旁边,此时月亮的圆缺变化与太阳的位置无关,这就是农历中所谓“望”,这个时刻被称为“朔望点”。而每月初八或十九,太阳与月亮正好同时出现在朔望点上,这一天文现象被称为“辰月”或者“闰月”(因为农历每15日左右加设一日以调整月份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