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缕阳光在哪里?
中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每年1月初太阳高度最低,冬至时太阳高度最大。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是夏至(6月21或22日),每天正午太阳最高的地点都是正南方向。 那冬至这天南方北方哪个先看到日出呢?答案是北方先看到日出的概率大。
原因如下: 一般我们把冬至这一天作为北半球夜最长的一天,而南半球夜最短的一天,由于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所以在北半球冬至过后黑夜会一天天缩短,白天会慢慢延长;而在南半球则是白天慢慢缩短,黑夜会慢慢加长。所以南方的日出时间会比北方滞后一些。
另外由于“光在北移”的存在,在冬至前后几天,早上7点的太阳高度几乎每天都比8点的高!也就是说过了冬至节气之后,早上7点前就能看见太阳了。这给南方先看到日出提供了可能。 当然这种“南方先看到日光”的情况只存在于冬至节气前后几天及立春前后几天,当节气的日历翻到后面几页,“北早南迟”的规则就会再次生效。
我特意查找了历史气象资料,找到1961年至2018年间,冬至当天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日落时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网络版气候特征和数据集。其中包含有冬至当天(23时58分)的正午太阳高度、日落时间与相位的数值,以及各相位持续时间等信息。
通过对比发现,在冬至之后的第3天,即公历12月25日至12月27日期间,我国陆地大部分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已经由“最低值”恢复到“最高值”,并且一直持续至冬至后的第40天左右。在农历上通常表示为“大寒”节气之前。在这期间,虽然南方的日出仍然比北方提前一个多钟头,但北方先见到日光的可能性反而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