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存款安全吗?
在上海,人们更习惯把银行叫做“存管行”;这里所说的存款,一般就是指个人储蓄,而不是企业存款。 作为全国金融体系中重要一环的上海,其银行存款安全性毋庸置疑。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银行的收益和风险同时增加,但储户的利益仍然有国家保护着。 在国内,50万是《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的底线,即使银行倒闭了,50万以下的存款也会无条件赔偿。
2017年1月23日,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接管。这是自1995年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以来,我国首度接管一家商业银行。
2年后,即2019年4月17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共同公布了对包商银行的处罚决定。央行对包商银行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并处以65万元罚款;银保监会则认定,由于包商银行出现重大信用风险,应给予警告,并处人民币一千万元的罚款。 对责任人,央妈和银保监会对时任董事长郭建华罚款合计80万元,对时任总经理姜国华罚款70万元。(以上金额均含罚没款)。 除了监管层面外,法律层面上也对存款的安全有保障作用。
《商业银行法》第6条规定,存款利率的制定和调整,应当合理体现贷款成本与风险之间的联系。
第7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64条第1款规定,商业银行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业务,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也就是说,无论是按照监管层的要求,还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商业银行都负有使客户存款安全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