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造船厂有股票吗?
我1976年下放至大连工厂,当时大工厂有船台4座,造船工人近2000人,小工厂(西厂)有船台3座,造船工人约1500人。在船台上干活的工人,每天可以赚8个工分,相当于人民币1块多钱(当时一块多钱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吃顿饭一般只要花五六毛),在车间和其他部门干活的工人,每天只能赚六七角钱。凡是有点技术的工人,都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会木工、瓦工等技能,都编着各种理由上船台,因为干同样时间的活,船上能赚的钱是其他部门的十几倍! 那时候没有现金工资的概念,都是记账的,年底统一结算。工人的工资主要是按天数计算,每个工种都有对应的日工资标准,以每天记100斤米为例,造船工人可记3000多斤大米,合人民币100多元;而其他部门的工人只能记几百斤大米,合人民币几十元。
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计件工资,如果按件计酬的话,技术好的工人们收入能翻好几番呢! 大工厂的造船工人每年收入大约相当于现在6万元人民币左右,小工厂的造船工人年收入也差不多是这个数。除了生产任务完成的奖金外,每年还有几千元的节假日加班费。 70年代末,工厂开始执行承包制后,工人的收入就与市场挂钩了,造的船越赚钱,工人收入越高,相反,如果造的船赔钱,工人的收入也会减少。记得有一艘船出事故造成损失,厂里让所有的造船工人一年不许出门旅游,以此作为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