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西安路有什么?
有很多的人问,为什么大连市内有两条西安路,并且都挨着沈阳路?其中一条在中山公园附近,另一条则在医科大学附近。这还要从大连的开埠说起。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2月1日,清政府钦命李鸿章为专办大臣,在辽东半岛南端的一个小渔村创建“大连哨”,作为运兵守辽的基地。因这里有自然形成的两座山礁,形态雄伟奇丽,宛如“双螭逐日”,俗称双岛,又名“北抱龙”。传说在明朝末年,有位将军带兵驻守辽东,途经此地,突遇天气变化,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将军觉得惊险万分,遂纵马加鞭,奔向前方,马身忽化为龙,腾云驾雾,消失在海天之间。这位将军便是公孙龙的化身。后人为了纪念公孙龙,在建设大连时,选址于双岛双峰一侧。因为双峰形似龙头,而且将兴建大城市,需镇山压水,李大臣便命人在山巅建一“镇山塔”,即今塔湾镇“西猴石”上的元代古塔。与此同时,还在东西双峰间修筑防海豚的“拦海栅”和“望海楼”。西望海楼又名“八角楼”,明代所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建八角石亭,俗称八角花厅。因地处北黄海的金鳌山(又称“北抱龙”)脚下,故命名为“西安岛”。又因岛上可望海城,又名“望海楼”。近代又俗称“西炮台”。
清政府对大连地区实行关防封禁。到了清末民初,欧美列强被迫打开对中国的大门,关外亦是如此。他们利用各种手段逼迫清政府开放关外口岸,举办大型工矿企业和设立领事馆。当时在大连有英国、日本、美国、瑞典、法国、俄国等国设立的进出口公司,还有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租界、华俄道胜银行等。列强们在大连实行分区域管理,将大连城区分为第一区(东洋区,以胜利桥为界,以今上海路的沈阳路为干道)和第二区(西洋区,以今北京路为中轴)。为了便于管理,将日本领地内的西安岛命名为“大岛”,以别于中国境内的西安岛,其意即用此岛将大清帝国彻底分离。这样,西安岛在行政上便成为“大岛”,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将大连湾及周边岛屿割让给日本。日本占领大连湾后,进行大规模地开发。为了给侵略大连备荒,于1915年建造了一座粮食仓库,储存从新金州、复州等地征调的公粮,此后称“大仓库”。日本统治时期,将大岛街改名为“竹柏岛”。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大连重获自由。为了纪念人民的胜利,命名为“南京路”。日本殖民者侵占时期所建的许多西洋建筑,多遭到拆除或改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大连半岛的沿海岛屿设立为旅顺口风景名胜区。同时,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南京路改名为解放路。1984年,市人民政府将解放路分为南、北两条通往市中心的主要干道,并将原通往旅顺北路的岔路至沙河口区的李胡屯定名为西安路。1994年4月,通至旅顺新区的西安路延伸路段开通。自此,西安路作为主干街道,北起大连旅顺新区,南至鞍山火车站,全长9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