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发有几个结局?

雷庆雄雷庆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代交通闭塞,信息传递需耗时数月乃至数年,故而远离故土的文人骚客每每登楼远望,思念亲人,愁绪绵绵,郁结于心,难以疏解。时代的更迭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人类历史上那些或唯美或纠结的情意。而今,“天涯若比邻”不再是遥远的期盼,世界真正的成了“海内一屋”。科技虽然使得世界变小了,但人类的心灵却日益疏远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科技的催化作用下,建立了更加亲密无间的“地球村”,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然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却透支着未来,环境遭受到空前的破坏,人类道德严重滑坡、社会信任危机频现。现代武器的杀伤力成百万倍的增强,人类一不留神就会将自己推进灾难的深渊。历史的发展仿佛按下了快进键,将原本需要几近永恒的时间才能在沧海桑田中变化出的画面,压缩在短短几十载的光阴里,人类将如何面对?

人类的未来,将在怎样的情况下走向终结?

也许,答案可以在《圣经》里寻找。《旧约·创世纪》载:“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甚多,遂决定弃去所造之人,已尝尽罪恶之苦,以使神永不受恶。”

同样是在《创世纪的》第十章里,上帝见了人类的罪恶,“发怒钉住了人类的灵性。但那灵的智性和知识未曾消灭。直到今日,凡灵魂里有了知识的便求告耶和华——他们的神。耶和华闻闻他们的香气,就怜悯他们,释放他们的灵性,使灵魂恢复健康。”(11-17节)

人类的智慧并没有泯灭,这恰好为人类的将来预演了一幕悲剧——当人类把自己推到神的位置,最终取代了神。因着这智慧,人类罪恶膨胀,终至堕落。

上帝不忍心看到人类被自己最造就的科技毁灭,因着耶稣的救赎,灵性得恢复。然而,这尘世中的灵性,是否需要一种类似耶稣的救赎,才能使人跳出沉沦,以回到神的旨意中呢。

《创世纪》里上帝造人,设定了人生来就要劳苦,只有生命的尽头才能安息。当人类遵循了这一设置,才会在生命终结时得以见到神的面,永享安息。然而,有智慧的人却企图打破这本能的设定。《孟子·告子下》曰:“鱼,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我所欲也,舍熊掌而取鱼者也。”人生,是否也可以如熊掌和鱼这样,兼得呢?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写下了另一种结果,人类被药物控制着,处于一种完全丧失个性的“幸福”生活中。当权者通过一种“幸福药水”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消除了一切冲突和烦恼。人们甚至不知道冲突和烦恼是啥滋味,因为从来没有体会过。这样的“幸福”,是否正是人类一直寻求的“终极”境界呢,“终极”的答案竟是在将人类至于更加悲惨的境地。

另一个结局是,人类在被科技过度发展催熟之后,从高处倾颓而下,走还原式进化之路。《圣经》之《旧约·以赛亚书》中有此章描述:“祸哉!那些忘了神,眼睛藐视基路伯,两边目观天上耶路撒冷,并使它荒凉,在万物中间丢弃平安,因自己使百姓失意,百姓亦不知感恩,竟至颓衰的,当受咒诅。”……人类违背了神的意旨,被弃绝了。但耶稣代替了我们,成为了“与亚巴郎同居者”。(14-15节)。因着耶稣的救赎,人类得以在神的面前称义(25-26节)。

人类历史从启蒙运动开始,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一路狂奔。当快进看到人类从黑暗走到光明,从野蛮至文明之后,却迷失了自我;直到遭遇沉舟覆车之祸之后,方才警醒。然而,人类是否已经失去挽救自己的机会了呢?

答案可以是一个肯定的微笑。人是神所创造的“最可爱的东西”。神虽将人类的未来交给人类自己,却已预先在人类心里注入了一股与神同心的力——信仰。信仰因着不同的诠释而给人类带来不同的结果。无论人类的未来是悲是喜,它都离不开人类自己的苦苦追寻。

而追寻的最后一幕,是否也该上演一次神与人之间的信仰之约呢?

信仰是人类对于终极真理从感性到理性的寻求。终极真理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人类的终极生命需要的是什么,信仰将给予答案。科学的不断进步虽然使得今日的境况与亚当食知花果时大不相同,但人类对真理的渴求、对永恒生命无限向往的悸动却与古时如一,亘古不变。上帝听见了人类的声音,无论多少世代以后,人类对神的信仰将向神求告,求得人类的因罪承受的痛苦消失,使灵魂恢复健康。因为那是人的心思意念的极致向往,那是人的灵魂本然的需求。

而信仰唯一真正的主人,是他。

上帝将把通往生命泉源的钥匙,交于人类手中心的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