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出小学阅读题?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小学生课外书籍阅读的数量越来越少,视野越来越狭窄。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孩子阅读更多的还是课本。当然,我们并不提倡学生课外读过多的书籍,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知识的阅读量太少,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而如何让小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也是学校和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如何出小学阅读题?
命题的方向:
一是要把握好命题的方向,命题人必须全面分析了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后,有针对性地命制一些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具有导向性的阅读题目。
二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紧密联系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体验来命题,鼓励学生在命题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去审题、选材、拟题,这样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三是要注意命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如果考试,小学生根本坐不住,怎么办?所以,阅读题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可以结合教材,考查学生对于重点文段、语段的感悟;也可以从课内选文迁移到课外,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进行阅读,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了,阅读的面的宽了,自然读得也就更深、更细了。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训练题的效率?
一要突出思想教育。利用阅读题进行思想教育,就是用阅读材料中所反映的鲜明相反的道德现象,对学生内心深处进行深刻启发和教育。如在“爱惜劳动成果”一题文中,通过对“浪费粮食”及“节约粮食”两个相反方面情形的具体描述,说明了劳动成果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爱惜劳动成果,并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了要珍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二要增强针对性。针对性的关键在于切题。即指试题命制时要严格无误地把握文本的材料实质,从体裁上判定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从题材上把握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认识意义;从表现手法上掌握作者的构思创造和谋篇布局的规律。总之,在提炼练习内容时,要紧贴着文本来提炼,而不能随心所欲,牵强附会。
三要注重实效。阅读训练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不是考倒老师,难倒学生,所以试题的设计应关注阅读过程,考查学生从中获得什么,而不应该只关注阅读结果的考查。
四要注意题量。题量太大,学生没有时间做,效率就低。题量太少了,学生做不完,即使做好了也浪费时间。据笔者观察,四、五年级学生最少最好控制在25分钟左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