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品牌有叫什么家?

郁万东郁万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运动品牌“三驾马车”——耐克、阿迪达斯和彪马,在1958年进入欧洲后都建立了自家工厂,开启了自主设计及生产产品的新篇章。 随后,国际大牌纷纷涌入德国。1964年,法国的Nike(当时Nike还只生产球鞋)来到巴登-符腾堡州,在曼海姆市附近设立了第一家欧洲工厂;1967年,美国Nike旗下品牌Blue Ribbon在汉堡成立分公司;1972年,日本Asics来到德国,设立生产基地;1973年,日本Onitsuka Tiger(后来改为ASICS)在德国弗雷堡建立分公司…… 这些国际品牌的进入不仅带来了新的设计和理念,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推动着德国鞋服行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这些此前一直在德国市场上占据主流的国际品牌却陆续遇到了麻烦。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耐克与阿迪达斯率先进行价格战略调整。1992年,耐克将旗下一款运动鞋的价格调低了23%,而阿迪达斯则在两年后下调了70%的产品价格。同时,两国相继关闭在欧洲境内的工厂。

到2000年左右,耐克将欧洲市场的生产线全部转移到泰国等地,而在德国境内只剩下三家工厂。阿迪达斯则将德国作为全球出口的重要基地。根据德国家庭消费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6年间,德国人平均每年花费约140欧元购买耐克产品,而平均每年仅花在阿迪达斯产品上的钱不到100欧元。

但到了近年,这一格局发生了悄然变化。据贝恩公司的统计,2015年耐克在德国市场零售收入的份额已降至5%,而阿迪达斯则上升至64%。有媒体分析称,这主要是得益于阿迪达斯近年来大力推出的#BornInGermany#德国制造计划——该品牌在2011年就首次公布了自己的德国产量,之后一直在提升德国生产的比例。

除了提高本土生产以外,阿迪达斯的另一招就是“联姻”,先是在今年初宣布与NBA达成多年合作,随后又于近日官宣与球星詹姆斯续约并推出联名系列产品。业界认为,两大动作旨在利用顶流资源进一步拉近与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距离。 相比之下,耐克的策略似乎没有这么明确。有分析师指出其降价策略其实是对抗阿迪达斯的一种方式,将生产线移至海外也是为了降低成本。

当然,对于如今的耐克来说,它已经不用太过担心欧洲市场的增长问题——据该公司预计,今年二季度的大中华区业务能实现40%左右的营收增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