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障碍的原因?

庄文亮庄文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孩子说话晚!说话不清!发音不准!这些语言问题是不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环境因素又分主动和被动。 所谓“被动”是指由于父母的错误养育方式导致的儿童语言问题,而“主动”则是指由于成人有意识地给予儿童特定语言的刺激(如双语环境中选择第二种语言作为儿童的“主导”语言、用外语与其交流;或者父母刻意让幼儿学习多门外语)而使儿童出现的语言问题。

在讨论原因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两个概念——主述语调和辅语调。

主述谓是陈述句的句式,它是由主语+谓语构成的。其中,主语表示句子表述的主题,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表达句子的意思,一般由动词或动词词组充当。比如“我吃饭”中的“我”就是主题,“吃饭”就是谓语。

而在主述谓中又有主谓结构,它是表述句子主体和行为/状态关系的,一般由连词或者介词带受修饰的词构成。比如“我喜欢唱歌”“他的能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等。其中的“我”和“他”是主题,“喜欢”“没……完……”是谓语。

辅语气是辅助主述谓完成表达的语调。它的出现往往带有感情色彩,表达强烈的态度,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例如“我讨厌别人打扰我”“我没有看见他昨天穿的鞋子”中的“讨厌”“没有……”都是属于辅语调的范畴。 不同的语言有着相同的原理,英语、汉语这样书面语丰富的语言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使用语言的时候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口头或者书面的)都包含有相应的语音形式和语调。然而,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我们在学习他种语言时的困难。

例如,英汉两种语言在描述时间时会有着这样的差别: I will be free tomorrow. 我明天有空。 He is not doing his home work now.他现在不做家庭作业。 今天早晨我去超市了。 (我今天早晨去超市了)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英语是用将来时态来描述将来的事件,而汉语则使用现在进行时来表述正在发生的动作。如果将这两句话翻译成德语,则是:

中文的“我明天有空”翻译成德文是morgen sein frei,而德文的“我现在不写作业”翻译成中文却是今儿个我没做作业。可见,语言的差别不仅仅是存在于口语当中,书写的文字也同样存在语序和语法规律的差别。

而这种差别,一旦形成就会对理解产生一定的阻碍,更不用说表达环节出现的差错。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造成儿童语言问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生理原因。有些孩子患有耳疾,导致听力的下降,进而引起言语的发育迟缓;一些孩子因口腔、舌部畸形等原因导致言语的发音不到位。这些都是生理性的原因导致儿童的语言问题。

2、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校园(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家长(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和对孩子的言语刺激;后者主要是教师(包括校外辅导人员和同学伙伴)对孩子发出的言语指令和提供的言语刺激。这两种环境所造成的语言问题是有差异的:家庭教育造成的语言问题多表现为语言发展的延迟;而后者则更多地引起语言表达的混淆和失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