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是指什么生肖?
“淞”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水蒸气遇冷凝成的水滴;从云层中降落的雨、雪。 显然,“淞”字的本意是一种天气现象——下雨,或者说,降下的雨雪被附着在了物体上。
我们来看《诗·小雅·采薇》中关于“淞”的描述:“雨雪瀌瀌,见晛消散。”意思是说,下雪了,而且雪下得非常大(瀌瀌),但是,只要阳光一照射,这雪就消融了。 “霜雪雰雰,羿弹射之。”这句话出自《诗经·大明》,意思是非常明显的:有鸟在飞,而且身上还覆盖着雪花(雰雰),大羿开弓射箭,把鸟打落了。
古人认为,下雪是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因此用“雨雪”“霰雪”来形容。而“霜降”指的是气温骤降,空气干燥,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聚成冰晶下落,这就形成了“霜”。 用今天的话来解释,“霜雪”的形成过程其实是这样的:水蒸气→雨雪(凝华)→冰晶→霜;或者:水蒸气→雨雪(液化)→云朵→冰雹→霜。可见,“霜雪”其实都属于固态降水。
除了“霜雪”,古人还给“水蒸气遇冷凝结”这一自然现象起了多个名字,诸如“零露”“沆瀣”“晨霜”“浊露”“濛漉”等,在这些称谓当中,最形象的就是“晨霜”了,毕竟,早晨的霜和夜晚的露都是肉眼可见的。 而“零露”也是形容清晨的露水,但这里边的“露”并不是“霜雪”里的“露”,二者不能混淆。“零露”也有“零落”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来自于“雨露”这个词,《礼记·中庸》有言“润泽于万物”,这里的“润”字,古文字形就是这样写的: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雨露”一词,其实就是说,雨露是滋润万物的恩惠。 这个“露”不是“露水”的“露”,不过,这两个字在古代确实是通假字,可以相互替代。也就是说,古代有“雨露”一词,表示滋润万物,与它相近的词还有“恩泽”“甘霖”等等。 而“零露”一词在古代,也可以指代清晨的露水,比如上面提到的《蒹葭》就有“朝(zhāo)露未晞(xī)”的句子。同样,“零露”也指凌晨的露水,比如唐人王勃《春晓》有“零露漙(tuán)兮”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