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为什么有马?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一直很疑惑,不过也好奇过为什么是“午”而不是“午”或者别的什么字。后来看到《山海经·大荒西经》里面有一篇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其中提到一个部落叫“马部”(原文中这个字有错误,应该是马族的首领),便恍然大悟——原来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马”这个概念了,而且文字演变到现在,“马”字的形状和“午”字已经非常相似了!所以十二生肖里出现个“马”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关于“午”的解释就多了。
一是“马”的意思,二是地支中的第五位,三是十二时辰的正午,四是农历五月。 这些意思之间有些关联。
比如,正午指中午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段;而“午火”指的就是阳气旺盛至极点,此时阴阳两极平衡,阳极生阴,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强,所以又被称为“未月”(农历六月)、“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同时,“午”又是十干中的“丙”“丁”二火的禄地(天干五合之一)。我们可以说“午”是火的意思。
当然,这些概念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是有一定的渊源的。比如在原始宗教里,巫师就是用燃烧着的蜡烛或者大火来和神灵沟通的(这一点和后来的烧香磕头差不多)~可见对火的崇拜是我们的古人最早接触并且认真研究的物质之一。 而“子丑寅卯”四个地支中,唯独“午”不是象形字,它的字形是从“己”(地)和“示”(祭祀)变形而来。
古人建木柱于土地以示祭祀,这中间就有一根“未”(“示”字中间的横画)。而“午”就是“未”中间那一竖,它既是表示火焰升腾之象(即“已”字中那竖),又有表示阳气上升之意(如“日”字中那竖)。同时,由于“甲”字中间的划和“午”最上端的笔画在古文字中经常互换,所以我们也能看到“甲”字金文字形中有“午”,而“午”的字形有时也有“甲”。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