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什么作用?
该品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对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可能的作用点是抑制病毒RNA合成所必需的蛋白激酶,从而阻断病毒RNA复制。 动物实验表明[5-6]:该品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降低乙肝病毒(HBV) DNA、HBeAg和HBcAg的阳性率;减轻肝损伤,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恢复肝功能;降低血清谷丙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目前国内外对该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流感病毒方面,近年来发现了该品一些新的药物靶点,为深入研究该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1. 细胞因子网络:2003年,Liao等[7]首先报道证实,利巴韦林可以通过干扰信号传导途径而减少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他们发现,在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添加利巴韦林可抑制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抗体产生,并减少T淋巴细胞的增殖。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和IL4诱导的气道炎症模型中,使用利巴韦林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抑制Th1/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另有研究发现[8],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给予利巴韦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该品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因子系统而影响免疫功能。
2. 离子通道:2009年,Zheng等[9]首先发现在鼻咽部感染人腺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咽峡炎小鼠模型中,给予利巴韦林后可以明显改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并能阻止病毒的下呼吸道传播;进一步研究证明[10],该品可通过抑制鸟苷酸环化酶/cAMP通路和K+通道来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缓解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他们还发现有选择性钠离子依赖性钾通道开放剂作用,可能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以上研究均提示利巴韦林有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良好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