猱是什么生肖?
猴子吧! 《礼记·檀弓下》有“齐侯唁公于郊,遂问疾”一句,注曰“唁,劳问其病也。猿声凄厉,故谓劳问及疾病为‘唁’,亦称‘猱’”“齐侯吊公之晚也,而问疾焉;至则欲自劳。是以谓之‘唁’。”郑玄笺云:“以手摩挲其头,若猴搔痒者。”
唐代孔颖达等人著的《礼记正义》中解释了何以将劳动、问候等意义赋予“唁”字的原因,曰:“唁者,以手搔挠其头。古人有编发之冠,无发则以帛代,皆所以护其发。今人南蛮子国虽有发,犹以帛缠头,或作伞盖。又,古者断发,以木代发,木上作孔,以为笄,亦如笋,谓此笄可通之,能入发中,故谓之笋。今南蛮子国虽断发,不用竹木,惟以帕揩耳后,前发不栉。古人但搔顶,不能搔尾。今人南蛮子国,虽无发而有毛在项后,可以手搔。然则古人言‘搔’,兼有二义,有‘梳’意,有‘搔’意。” 孔氏引申说明“搔”字的含义,说“搔有二文,一字音苏豪切,是‘少’声,谓手触。一字音所招切,是平声,谓搅扰也。《楚辞‧天问》‘鲧何所营?禹何其成?’王逸注曰:‘攻,搔扰’是也。”(见《玉篇》)“唁”由“占”和“言”组成,“占”意为判断、谈论,“言”意为说话,二者结合是指谈论死者的吉凶,其中“言”的字形发生了变化,从“舌”旁换成了“讠”,这是由于“言语”的“言”最初写法与“唁”的“言”形状近似而造成的误字,这种误字现象在古代史书中十分常见。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言部》就记载了这一点,“唁”因此又称“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