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保护企业原因?
国企就是政府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设立的公司,这些公司不完全是市场的参与者,有时候需要发挥社会责任。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一个地方的自来水供水公司肯定是国企,他除了提供用水服务之外,还会保证供水安全,因为一旦水源受到污染,这个地区的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同样,自来水供水公司不会擅自停产,因为停产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是地方政府要担责任。
当然,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国有企业的很多行为还是要符合市场规律的,如果某个行业亏损严重,政府也很难长期支持。比如铁路运输、航空和电信,过去这些领域都是垄断经营,国家投入很大,但是收益很低甚至亏本。现在这些领域的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市场竞争的加剧虽然会加大行业的负担,但是长远来看可以促进这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所以呀,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什么特别重大涉及民生的项目,还是别指望政府能给你特批。既然是市场行为,那就得按照市场的规律来做。
政府保护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一方面面临着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约束,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在公共选择中的成本收益约束。在我国,这两者均决定了各级政府必然要选择支持企业的发展。具体地说:就地方政府而言,在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实际上获得了地方财政与地方GDP的“双重剩余索取权”与“双重剩余控制权”。这就使地方政府面临着发展的双重激励,而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可获得的财政收入的多少又使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品时面临着成本收益约束,因而其提供公共品的规模与财政收入相联系。就中央政府而言,虽然失去了GDP的“剩余控制权”,但GDP的增长关系到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且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就业机会的增加,因而发展仍是整个社会的关键问题。而且,在我国目前的政绩考核体制下,经济增长与人民的满意度都构成对政府官员考核的重要方面。
可见,我国特有的体制决定了政府有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保护企业发展的偏好。这一根本原因的存在使我国政府对企业干预在较长时期内难以完全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