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在宋代得到了极大发展,除了被用于推测朝代兴替之外,还被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宋儒将“五德终始”推而广之运用到宋朝的皇位继承上来,认为宋朝得祚,是上承汉、唐以来的火德;汉朝承秦以来水德,唐朝承汉朝而来,为土德;宋朝则应当是金德。
宋人认为,火生土,故汉唐属于正统,而宋承汉唐之后,也为正宗;同时,又认为金生水,故周汉属于正统,而宋在周汉之间,亦属正统。 这种观点其实是在把五行学说奉为一种判断封建王朝正朔高低的标准。如果从这一标准来看,宋朝确实算是一个高承平的朝代——至少它没有像汉唐那样经过乱世,直接承继前代的正统。但问题在于这个“正统”说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儒家文化传统现象,它的形成受到很多其他思想因素的影响(比如道教中的“五运论”),很难用单一的历史因果关系解释清楚。而且,即使承认它是一种历史规律,也很难用它来衡量一个封建王朝的价值。
事实上,宋朝虽然处于“中世”之列,但它已经具有了一种“后世”的特征——它在制度和文化方面都为后世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从这一点上说,宋朝的确是一个“承平久盛”的时代。 但宋朝并不是一个“太平有象”的年代,这一点和汉唐截然不同。北宋时北方游牧政权强大,经常南下侵扰中原;南宋时南方经济发达,但北方却又饱受战乱之苦。在宋人的心目中,他们处于一个“小中华世界”的中心,四面环敌,处处戒备。
于是,我们才能在宋朝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危机意识”和“忧患观念”——这两种意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激励士气的作用,也使宋代的文化比汉唐更加繁复。 当然,宋朝也有自己的“盛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