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五行?
这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是一个语病命题。 首先,明确一点,我们日常说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在五行学说中被称为 “五行纲”(注意这个用词),而不是五种物质元素。也就是说“金、木、水、火、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金属、木、水、火和土壤。 那么五行是怎么来的呢? 五行来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中的现象观察,比如金对应秋天肃杀的景象,所以有了金秋的说法;又比如水是流动的,有生生不息的意思,故有水木之说。五行学说的核心在于“相生相克”四个字的哲学含义,至于它们的来源并不重要(当然也不是毫无意义,比如金生水是因为金秋雨水多)。
其次,明确什么是“形”。 这里所说的形不是指我们日常说的形状,而是一个道家术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形”。这里说的道就是阴阳变化之理,器就是指万事万物的具体形态了。显然这里的形和下面要提到的五行的行是不同的。 所以所谓“某某五行”就是说某一类事物遵循阴阳变化之理——即它是道的体现者,而不是说它是由某种具体的物质元素构成的。比如说水,它的形是雨露霜雪,是阴盛阳微的时候表现出的阴阳平衡状态。火也是一样,它的形是炎暑燥火,也是阴阳势均力敌的表现。所以说水木相生,因为木得水分滋养而火势渐旺。同样,火生土也合理,因为火灼烧泥土而产生草木的灰烬。这就是五行相生的理论依据了。
所以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题主所说的五行理论是成立的。但这仅仅满足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基础,却忽略了它们之所以成为五行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把这一种种属性归为五行。其实这是没有意义的题外话,就像问为什么地球自转与公转结合产生四季一样,这种属性归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只是我们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定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