铫五行属什么?
从金文的形体来看,“铫”的本义当是“舀水器”或者“煮水器”,也就是说,这种器物是用来煮东西用的。为什么叫“铫”呢?《说文》以为“铫,煎药器也。从金、勺声”,可见其本意就是古代的“铫”是金属制作的用来煎药的器物;而汉代以后出现的陶瓷器具则被称之为“铫子”,因为它们是陶瓷制品,所以用“陶”作形旁。 那么,这跟“铫”的音同的字有什么关系吗?《礼记·檀弓下》有一例证——“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问之,曰:‘子之哭也,一文一质。夫一人而兼具文、质焉,君子哉!’问之,名字何如?曰:‘妾濮上有桑者,其寡有为夫子丧而哀。’”
其中“濮上”即古濮水岸边(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孔子路过濮水边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痛哭不已,非常悲伤的样子,孔子便靠在车辕上问她为何悲痛。妇人道出原委后,孔子夸奖她“既能如文人的悲伤哀痛又具素人的质朴之情,真是一位才德兼备的君子啊!”——这里的“濮”读pú,因为《礼记》成书的时代已经属于汉代,故用“陶”(陶,古文写作“匋”)作“濮(pú)”的形旁了。
由此可知,所谓“铫”字音近的字,包括它所衍生的“铫”字的意思都当与其“熬煮烹烧之物”的原义相关联。 所以,根据《说文解字》关于“铫”字的解释及其字形演变过程,我们不难得知它的本义是“熬煮烹烧之物”;而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以及“铫”字的读音和其音同或音近的所有汉字的具体意思,我们更可以得知这些由“铫”所派生出来的字词大都与“熬煮烹烧之物”有关。因此可以说,“铫”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合体字,“铫”与其所衍生的所有汉字基本上都可以归入一个义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铫”的基本含义——一种用于烹饪用具,比如“汤镬”“鼎铫”“砂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