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字五行缺什么?
我来说两句个人看法... 首先声明,我是学法律的,不是学文字学的;但是呢,因为对汉字比较感兴趣嘛(比如,最近在研究《说文解字》),所以偶尔也会琢磨一下字的本义、古义啥的。 所以,就杨这个字而言——
1.杨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像树木的枝叶。周代金文承续。小篆从木昜声(许慎认为,“昜”是“天窗”之“窗”的本字)。
2.据我的理解,金文的这一字形实际上是在一个十字框里画了三棵树(或者说,一横中间有三笔竖,表示三棵树)——这实际上就是《诗经·淇奥》所说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奥”字。而“奥”与树木有什么关系啊?我认为,可能的意思在于,古人看到一条河或者一道沟被树木隔开了,形成了一片幽深之处,于是就用这个“奥”来表意——“奥”的本义就是指幽深之处也即水边林下。
3.那么,为什么杨字要这样构造起来?我想是因为古人发现,这种长得茂盛又茂密的水边林下往往有杨树存在。所以就把它当作水边林下的代名词——就像今天把柳树称作“水柳”一样。因此,杨树的“杨”就成了水边林下的代名词。至于这个“杨”究竟是哪几种树,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不会是今天那种杨树吧!
4.其实不只是杨,中国大部分带“木”旁的字最初都与树木有关,而且很多带有“草-日”结构或“日-草”结构的,都是指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之类的。这些就不说了。 杨字的金文是这样子的: 从上面的图可以明显看出来,这里的“昜”既不是指窗户,也不是指阳。
5.那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不过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看待:第一方面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与上面的“日出”之意有关,只是在这里用作动词而非名词而已);第二方面是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转化为自身的能量;第三方面指的是植物的茎干向上生长,也就是所谓“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三方面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
6.所以,我个人的理解是:杨,水边林下之树木也,其枝叶茂盛如烈日炎炎照拂其中一般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且能吸收日月之光华以壮大自身。故谓之曰:杨也。 其实,许慎在解释杨时说:“杨,阳也。”这就是“扬”之本义。后来引申出许多新意思,但“阳”还是它的主要含义之一。
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古代的杨树已经很难再找到实物,再加上杨树本身变化很大。所以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杨树并非周秦时期的杨树原种(即商代时期的那种树种),而是汉代以后引进的欧洲白杨树。所以说,现在所谓的杨树实际上是西方的一种树种入侵我国的结果,而非我国土生土长的物种。
8.关于这个西方树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还写过一些文章,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PS:补充一点,虽然今天的杨树并非是本土的树种,但它仍然保留了最初的含义——也就是说,它是杨树的变种而已。并且由于古代杨树的含义非常广博,所以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仍用杨树来表达最广泛的含义,而没有用引进的白杨树取而代之。这也算是杨树的本土化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