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墙砖为什么开裂?
1、瓷砖质量问题
如果我们购买的瓷砖质量较差,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瓷砖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瓷砖的胚体水平生长不一致,在粘贴瓷砖时就容易造成空鼓现象,使瓷砖承受压力不均,容易造成开裂。瓷砖含有较多的铁化合物,粘结时水泥中的钙离子会和瓷砖中的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瓷砖变形,也会引起开裂。且如果厨房地面瓷砖缝不够饱满,地面水就会渗入瓷砖深处,水蒸发后就容易引起空鼓、开裂。
2、粘贴腻子层过厚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在采用粘贴方法安装瓷砖时,为了追求效果,对瓷砖背面满刮腻子或进行胶水湿贴,不但增加了施工难度,浪费了许多辅料,而且造成接缝不严,出现空鼓。尤其是用腻子粉粘贴时,由于腻子粉主要成分是石膏粉,其干燥速度明显慢于水泥。这造成粘贴瓷砖时空鼓,承受拉力不够,易造成开裂。
3、墙面抹灰层不合格
如果墙面抹灰层质量不合格,即使用粘结力强、黏贴方法正确的铺贴方法铺贴瓷砖,也容易出现瓷砖开裂。
为防止此种现象的出现,铺贴之前一定要对墙面抹灰层进行检验。方法是用钝头小铁钉轻击墙面,若发出“噗噗”的声音,说明水泥砂浆比例正确,抹灰层坚固;若发出“嘶嘶”声,说明水泥配比不当,抹灰层不干。
4、粘贴时间过短
铺贴完瓷砖后,粘结剂没有充分晾干,就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或者是粘结剂还没干透,就贴上了磁砖。此现象极易造成空鼓、开裂、脱落。所以,在铺贴完瓷砖之后,必须等粘结剂完全干透,方可进入下一个工序。
5、长时间泡水
有些家庭铺完瓷砖后,为了清理方便或不曾想到瓷砖泡水的问题,在瓷砖上铺上一层覆盖物,或者即使泡了水,也仅仅将表面抹一抹水是就擦去了。这种做法是不应该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浸泡瓷砖是为了使其能和水泥沙浆结合得更紧密,以增强瓷砖与水泥沙浆的粘结力。如果长时间的浸泡,就会使瓷砖吸水太多而变成泥糊,粘结力大大降低,用这种方法铺贴,必然使人担心瓷砖是否粘得牢固,时间一长,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
6、地面有积水
如果地面没有做完防水层,或用完防水布或在铺瓷砖时没有很好地做防水处理。瓷砖贴在地面,一旦地面上有积水,就会因吸水过多而松动开裂。为了避免此事发生,在铺瓷砖前一定要做防水实验并留有积水。
7、气温过低
如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瓷砖铺贴,用的粘结剂材料质量不好,或粘贴时用水不合规范,也容易出现瓷砖空鼓及裂缝。
总之,若空鼓面积不大,就立即将空鼓的瓷砖敲掉,重新粘贴。若空鼓面积过大,最好找专来工来重新贴。千万别心疼,否则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