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粉巷在哪里?
1、粉巷在哪里?
来西安旅游,经常听到朋友说起粉巷,都说那里很有市井生活气息,很值得去看看,那粉巷到底在哪里呢?说起粉巷,其实它是一个地名,分布在西安的不同的区域。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大皮院的粉巷和大井巷,两条路呈“十”字交叉,分布在西安德福巷的东南侧。这两条路非常窄,路两旁都是古建筑,很幽静。
2、粉巷的由来
大皮院街北口有口井,井口用青石砌成,井肚安放着辘轳,泉水四季清澈,水质香甜甘冽无污染,饮用者颇多。这口井叫甜水井,而这井边的街巷也就取名为甜水井街。宋代时,因这里居民以酿造甜酒和酿造花粉(色素)而为业,遂更名“粉巷”。当时这里有不少酿酒坊和专做花粉的作坊,酿酒和加工花粉所需的原料——豌豆,需要大量用水冲洗,洗豌豆水从粉巷流过,使粉巷经常水流奔腾,一片哗哗的响声。街坊四邻为了让水流畅通,就掏掏沟,通疏通,使水畅其流。这些掏通的沟,后来就成了大街小巷。粉巷名称亦随之流传至今。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赞曰:“长安春色莫如酒,酒色紫红香味久。醉乘华车顶上行,梦里不知身是客。”
3、大皮院街
大皮院街是大皮院中路和西段的统称,北起南梆子市街,南到东、西大街。早在周代,这里就“置司马之右房”,有著名的“盐货街”,是官办盐业的集散地。因为生意生意兴隆昌盛,故有“皮兴”,后又称“皮店街”。大皮院巷内的王凤仪故居是西安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王凤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先后去日本、欧美各国游历,回国后即致力于民族民俗的研究,还参与清末新政的实施和活动。其代表作有《笃志堂笔余》《隐贞录》《悔奇书》等。
4、德福巷
德福巷历史悠久,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将南大街、北大街各加长2.5公里,成为唐朝皇帝的御道。在南大街御道东即今德福巷地段有唐代著名园林“城西安府驿”。宋代名相寇准(960~1023年)曾在此居住。宋代设“昌州驿”,元代改为“长乐驿”。明代改称“金门御街”,清代改称“德福街”,1995年更名为“德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