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生字怎么教?
一、分类指导法 即根据字形结构的不同,把要教的生字分成几类,并分别进行指导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法的目的是方便教学,更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教师必须对教材的编排思路了然于心,并以此为基础来对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
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其中1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学会观察字的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又如课文《画》中“花、棒、哥、妹”等字由于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左部为形旁右部为声旁,所以很适合使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最后给学生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让学生们加以巩固。
二、比较异同法 即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字形、读音、字义等方面存在差异或相同点的方法来进行识记的一种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容易地区分容易混淆的生字,或者是在熟记了生字时能够在大脑中进行快速地检索。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需要对比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黑板上面,也可以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比划。
比如在学习“站、坐”的时候,可以问一问学生“站”和“坐”都有什么相同的音节,有什么不同的笔画?再如在教学“高、矮”时,可以问问学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偏旁部首,哪个字多一笔哪个字少一笔呢?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潜意识里加深了对两个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三、联系生活法 也就是说教学生字的本身意义以及由这个字引申出来的新词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以及学习的乐趣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比如在教学“冷、热”时可以在课堂上问一下学生“天气变暖了你们想做什么?”在教学“多、少”时可以询问学生“老师手里有几颗糖?”“我有多爱你?”在教学“高、矮”时可以请一些身高不同的人上台做一做对比。
四、游戏辅助法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游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新的知识,这个方法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不能太弱同时也不能过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