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假设一个公司总股本1000万股,流通股800多万股,那么目前市场上所有股票的总价值就是800多万元;如果股价每股5元,那么市值就是4000万元。 现在有人想买进200万股,也就是要给4000万+200万=4200万元。但是目前市场上有100万股在流动(800多万股-200万股=600万股),也就是说这100万股的价值是500万元。 所以这个人要买这200万股就必须用4200万元去换取这100万股加上那600万股。换句话来说,就是用4200万元的资金来申购可以得100万股的“筹码”加600万股的“现金股”。 如果只有100万股在流动,那么这个投资者就可以用300万元的资金(4200万元/100万股)来申购到这100万股再加上另外的600万股,当然,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所以这个问题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谁出钱?谁出力? 如果是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进行融资,那就是上市公司“付钱”让投资者来认购“筹码”和“现金股”;但是如果是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已发行的股票,那就是投资者“给钱”给上市公司让它能够有资金“买回”自己的“筹码”加“卖出手中的现金股”从而实现的交易。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每一笔股票交易都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对敲”达成的交易结果。只不过很多时候,上市公司并不一定是自己亲自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而是委托证券公司代为处理。因此就有了现在这样的融资方式和股票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