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冻结解除是利好吗?
从严格的法律术语上来讲,“解冻”这个词并不准确。证券市场中的冻结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通常是债务纠纷)法院强制执行将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股票进行质押,进而限制其转让的行为。而解除冻结则是这种行为结束后,原本受限的股票恢复了自由的状态,也就是可以自由流通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解除冻结肯定是利好消息。
不过,这种消息对股价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因为申请冻结资产的人很多,如果是债权人为了追偿债务而申请的冻结,那么只要债务人不还,这个冻结就会一直存在;如果不是出于追偿的目的而是其他原因申请的冻结,则可能表明债权人放弃了之前的请求或者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无论哪种情况,都意味着对目标公司资产的掌控权发生了转移,这是值得乐观的。 当然,最乐观点的情况当然是,债权人主动撤诉并且撤销了之前对上市公司股东持有股票的质权登记。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发生的是另一种情形,即虽然法院裁定解除冻结,但并没有撤销之前的质权登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股权仍然处于质押状态,其流转仍受一定影响。只不过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具体的原因和原因产生的程序。例如因为司法审查的需要,被冻结的资产有可能需要经过二次拍卖(或变卖)才能最终处置。这种情况下时间跨度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显然比单纯因债权人放弃追偿而产生的直接解除冻结要复杂得多并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消息对股价的影响也就不会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