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界有什么官?
中国体制,一省一地市县的体育部门领导一般称主任(厅局级)、局长(县处级),但称呼上比较混乱,比如陕西省体育局局长王勇被称呼为“陕体大帅”;河南省体育局局长孙春兰,被当地人称“篮管办主任”(孙曾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而云南省体育厅原厅长姜红斌又被称之为“拳击队长”。 省级体育部门中层干部的称呼就比较有趣了——“训练处长”“竞赛处长”“产业处长”“青少处长”……
地市级的体育部门的领导一般叫副局长或副主任(副县级),当然这个级别也有叫局长的,不过比较少见。因为体育局的行政级别一般是正县级。 但各地称呼也不尽相同。北京、上海的体育行政部门是按市委、市政府直属机构设置的,因而其局长、副局长分别称之为“高局长”“张局长”等等。而天津、重庆等地则把这种级别的单位称为“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体委”,所以其领导就叫做“体委主任”“体委副主任”。还有“业余体校校长”“训练大队大队长”等。而在地级市的基层,有些地方的局长还被称作“体书记”——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绝大多数地方体育工作的经费由财政列支,归口党委和政府双重管理。
至于最基层的体育工作者,一般都是兼职的,负责体育工作的人往往是文化站长或教育站长,这些人的称谓最为混乱,什么“体教主任”“文教体卫办公室主任”“学校体育主任”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