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三国时期叫什么?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二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建都邺城,河南安阳东北二十五公里有大墓一座,传说就是魏王魏武帝曹操的墓。 又建安二十三年正月,“太祖(曹操)至柳城,虏鲜卑蹋顿,而公孙康遣兵围攻太史慈,慈力战,康败走。”《后汉书·公孙瓒传》载公孙康之事云:“袁绍又使冀州刺史韩馥等率兵迎之……遂斩公孙瓒于柳城县。”柳城属辽西郡,今河北省唐山市北有古城遗址,相传即柳城故址。
以上两条记载可以互相印证,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乌桓时,进攻的似乎正是这一带。那么当时河北东北部大概是属于幽州刺史部辽西郡治所柳城的辖地。 而河北南部在当时则是豫州刺史部的所属地区。东汉豫州刺史部治所在颍川郡的郾县,即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这里的记载就比较多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十月,“吕布杀河内太守张杨。”《英雄记》曰:“布遂袭扬,尽诛杨部曲。”《后汉书·张邈传》亦云:初平年间曹操攻吕布时,张绣先降,“于是操复得兖州,屯廪山,广收五谷、军粮甚多。”
此山在鄄城西南三十里,东晋孙盛作《异苑》云:“谷有鸟,似鸡,五色,名曰‘锦鸟’,亦谓之‘羽族之珍’。”可见此处确是沃野田园,产米之地。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攻拔襄陵县。”“冬十月,操进军讨破袁尚于中山,应劭因进计云:‘昔郑伯亡国,见匡、曹二侯;齐桓伐楚,招抚陈、蔡。今可遣使持节,加九锡,备威仪,往命袁尚为代王,以收其锐气。’” 这一段记载很重要。从“应劭因进计”一句可知,应劭本是汉朝司空,此时应该是在任上,而非如吴国诸臣多为文人学者,是士林领袖,负有协调各方的作用。他在这个时间节点向曹操进此计策,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因为到了建安十三年春正月,曹操便攻克了邺城。十二月又击败袁氏兄弟,袁谭、袁熙等奔辽西投奔公孙康。第二年正月,袁尚听说后哥哥袁谭来救,担心被围,又准备向南逃往荆州,而在经过宛城的时候被张绣击败。这个时候的曹操正在攻打徐州陶谦,听说袁谭、袁熙南返,立刻分兵两路,由荀彧、程昱率领,轻装急行,赶在袁氏兄弟前面,在黎阳津北岸埋伏等候。正好赶上袁谭、袁熙率军南下,猝不及防之下,两个被生擒,后来终于死于乱军之中。
至此,北方基本已经被曹操平定。只有公孙康还盘踞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