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飞盐城要多长时间?
1月20日,从重庆起飞3小时后,抵达盐城。
1月21日,从广州起飞3个半小时后,抵达盐城。
1月22日,从贵阳起飞4个小时后,抵达盐城。
1月23日,从郑州起飞3个半小时后,抵达盐城。 …… 这是最近几天,我从各地飞抵盐城的航班信息。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全国各地考察新能源车企及项目,除了江苏的北车和南车、阿特斯和协鑫、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等已经布局或者有意愿在江苏投资的企业以外,还有很多企业是我第一次来江苏考察,比如来自北京的博瑞集信、上海的新源动力(赛可电池)和中车时代电气,广东的宁德时代、惠州TCL和深圳比亚迪。
虽然我去过浙江的宁汽集团和安徽的江淮汽车,但这次是为了采访其在江苏投资的零部件企业。
总体来说,我在江苏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凑,基本上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拜访三到四家企业和园区。之所以这么辛苦,是因为我想多了解一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资讯。 目前来看我的付出还是值得的,通过几天的走访,我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月的江苏阴雨绵绵,但我却看到了产业集聚带给这个地方的魅力——“整车造不好,我来拆”,“没有核心科技,只有代工命运”——这两句玩笑话或许真实反映了当下中国电动车发展的难题与机遇;
1月的江苏暖意洋洋,我却在拜访中感受到了“寒冬来袭,行业洗牌加速”带来的凉意——有车企甚至表示,如果补贴继续退坡,他们的新车价格还要下调,当前他们正在通过内部节能竞赛来降低成本,以应对最为困难的2016年;
1月的江苏各地新闻里出现最多的是一个叫做“金坛”的名字——这里刚刚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区,当地正在打造百万辆级新能源汽车基地,同时建设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
1月的江苏还有另外一个热点事件——徐州经济开发区成为江苏省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然,在寒风与暖阳之间,我还看到了许多淡定从容的企业,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积极求变,寻找出路——有的通过技术改造提高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有的通过并购重组加强实力、拓展业务版图,有的则另辟蹊径,尝试跨界合作,开启新的蓝海市场…… 我相信,随着政策的持续出台和产业的不断调整,会有更多的变化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记录。而我和《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一如既往,做您身边的商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