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历叫什么?

程雪晴程雪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历史上的干支纪年法,始于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到清朝末年共使用了两千多年。由于这一方法比较准确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所以至今我们仍在使用。 而公元纪年法是西方社会的产物。耶稣诞生那年,罗马共和国执行元老院主席卢修斯·弗里乌斯·凯基利乌斯担任执政官,他颁布了新的历法,将每年的第一天定义为1月1日,并将那一年定义他为元年。后来这个纪年开始流传到了亚洲。

但是,我国古代采用的历法是阴阳合历,用阴历(太阴历)记载日月盈亏,用阳历(太阳历)记录二十四节气。 这种将阴历和阳历捆绑在一起的历法,有一个优点,就是能让农历的每个月分,尽可能多地包含公历的一月和二月,使春节能尽量提前或延后,以适应农业生产和节气变化的所需。但这样也有缺点。就是每年的第一个月1月1 日无法确定是公历的一月一日还是农历的一月一日。而每年立春的具体时间也很难掌握。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如果这一年正月初一为公历元旦,则立春日必定在农历十二月之内;若第一年立春日在农历腊月,则在第二个公历年的1月1日必在农历十二月内。如此交替循环。

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古人建立了“干支纪年法”,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每个月,形成了“子月”“丑月”“寅月”……“亥月”。每个天干十份,每一个地支十二份,一年正好六十。而“甲子”、“乙丑”…..则是用来表述日期和年份的,如“甲子”年就是农历的年份,而“甲午”五月就是指农历的五月。

古人还将“干支”两字相组合来指代日期,如“丙申”日是“丙火之金”,指的是农历的六月初八; “丁酉”月是“丁火之秋”,是指立秋后的第七个月。至于“戊戌”、“己亥”….则是表示农历月份的上半截,“庚辛”、“壬癸”…则表示农历月份的下半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