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化龙在哪?
“化龙”是指番禺化龙的“化龙墟”,而不是指广州市的“化龙镇(街)”。 旧时的“化龙墟”是南洲、洛溪两岸乡民到番禺城区的必由之路。清嘉庆《番禺县志》载:“化龙墟在县城南五十五里,南洲、洛溪两水汇注其间……市颇盛”。
1978年后,这里建起了果场和肉联厂。现在,这里是广州番禺区化龙镇的繁华地段。 据当地人介绍,“化龙”之名与东汉何进的部将“公孙瓒”有关。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率军南征,驻兵于番禺东南的南雄州。由于他的大本营位于“洛溪”之北,所以又被称为“公孙北使”或“北公”。
当时番禺县治所设在今天的市桥北郊,公孙瓒的军营却设在今天洛溪南大岭村一带;而南雄州的治所则在今天的沙湾大巷村,公孙瓒派其亲信张纯驻守。 张纯为巩固统治,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他与当地士族梁氏结为姻亲,还将女儿许配给士人樊循之子和当地豪强邓宗之为妻。 不过好景不长,公孙瓒被袁绍打败后,带兵向北撤退至蓟城(北京西南),后来又被曹操消灭。张纯则趁乱南下,回到南雄州。
公孙瓒的失败使得南方士人大为失望,他们纷纷离开南雄州去投奔吴国孙权。张纯害怕失去政权,就派遣使者前往东吴求援。于是,孙权派遣吕岱率领5000兵马,护送士人徐璆等家眷前往南雄州与张纯会合。徐璆是汉末名臣,曾担任徐州刺史,官至司空。
徐璆来到南雄州后,被张纯任命为安众长。他到此不是来当官的,而是来向张纯借钱的。原来,他刚到任时就遣人回家取钱,不料家中竟无余财,只有老母所存的“十金”。他只好拿了这“十金”送到安众让母亲收藏起来。 其实,张纯早已知道徐璆家中并不富有,他故意向徐璆借钱,目的是为了试探他。如今见徐璆家中果然“不富”,于是就心生怨恨,拒绝还钱。
面对张纯的刁难,徐璆只能苦苦哀求,最后总算拿回了那“十金”。张纯故意羞辱他说:“我本以为你是来索取钱财的,没想到你连十金都没有!”徐璆无言以对,只得默默离开。不久之后,他就托人捎话给孙权,请求返回江东。孙权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没有同意他的要求。
后来,孙休时徐璆才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