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中国人排第几?
米珺最佳答案
中国人在世界乒坛的成绩怎么样,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从2001年世乒赛开始直到今年(2018)结束,整整17届比赛,中国队拿到其中13届的冠军 2001-2015年间中国队拿到了其中的9届团体冠军和4届混双冠军,唯一遗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刘诗雯不敌丁宁,否则中国队就能实现包揽四金的梦想 在过去这17年时间里只有三个人能连续参加这么多届的世界大赛并一直保持竞争力。
他们分别是许昕、马龙、张继科 这三人都是近十几年来涌现出的顶尖运动员,同时他们还代表了男子项目里最高级别的“大满贯”选手 三人中最年轻的许昕如今已经26次获得世界冠军,成为历史上夺冠最多的男运动员;而三人的共同之处还在于他们在关键比赛中都能顶住压力逆转对手,其中许昕和马龙的“神吹”功力更是一绝——两人都曾被外界评价为“以己之柔克彼之刚”的代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王楠和张怡宁这对“黄金搭档”在世乒赛中从未丢冠,但两人却曾在世乒赛中输过外战,而且一输就是连败——2005年世乒赛女团半决赛张怡宁/王楠组合2比3不敌朝鲜队的李美英/金景娥,2009年世乒赛男团1/4决赛许昕/马琳组合0比3不敌葡萄牙队的佩德罗·加西亚/弗雷塔斯.... 中国队在历届世乒赛中未丢一项的记录还属男团蝉联2007年和2011年的冠军时期保持的最好。 但不论如何,能连续多年占据世界乒坛巅峰位置的中国乒乓球队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队伍之一。
丁松以前有一次去法国训练,住在当地一家俱乐部,那家俱乐部的小孩跟他打了一次球,赛后这小孩的教练对丁松说:“您放心,20年之内,我们欧洲选手一定能打败中国人。”丁松回答:“您也放心,20年之内,中国队一定能打败你们。”教练非常震惊,问丁松为什么这么自信。丁松回答:“100年前中国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0年前中国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贫困。但是,我们现在怎么样了?”最后那个教练非常佩服他的说法。
中国的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基本“复活”,但是中国人的心理还没有“复活”,大家总觉得自己还是一盘散沙,不团结,跟人家有差距。其实,中国运动员并不比外国运动员差,很多中国运动员的思想境界,甚至高过外国运动员。外国人非常注重自己的权利,而且敢于坚持自己的权利,这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在重视自己权利的那颗心上,很少有为他人着想的枝节。中国运动员虽然也考虑自身利益,但大多数在处理事情时,能够从大局出发。
举个例子,在欧洲很多国家,运动员不叫自己是某某国家队的队员,而称自己是某某俱乐部队员,比如说一个法国运动员,他不会说自己是法国队的成员,他会说自己是埃斯特蒙俱乐部的成员。中国人一般不会这样。再一个,不少欧洲运动员不光在国外俱乐部打球,在祖国的国家队中,对自己待遇也很斤斤计较。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个法国运动员参加了某年在巴黎举行的世乒赛,从这年世乒赛结束后,一直到次年去澳大利亚参加世乒赛,在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都没有回过法国国家队练过一次球!原因呢?他说国家队不能满足自己的待遇要求。像这样的例子,在欧洲并不少。而中国运动员基本不会这样。举我们乒乓球队的例子,国家队每天训练计划是如何安排的,大家都是心里有数,从来就没有人主动要求调换时间。其实只要向领队或教练一说,领导肯定会满足个人要求,毕竟训练时间也是按照科学制定的,应该适应每个人。只是大家都没有提出来,心里永远是想着球队。
中国运动员有一种“克敌制胜”的强大动力,就是爱国心。这种爱国心激励他们在赛场上为了中国队,为了这片挚爱的热土,流干汗水,甚至是泪水。这种力量外国人也有,但是和中国人比,还是有差距。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外国运动员是为自己打,中国运动员是为国家打。所以外国人不会像中国球员那样在大赛之前憋着一股劲儿,他们的心态更平稳,思想上没有任何压力,到了赛场上就能集中精力去拼对手。
说到底,中国运动员和外国运动员最大的区别就是思想境界有区别,中国人更具有凝聚力。当然这也是因为国家实力壮大,使我们中国运动员心理上感到很强大,这种强大的心理在赛场上很容易转化成实力,帮助运动员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中国的体育事业,以及中国人民,都已经从“100年沉睡”中彻底“复活”了,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但是只要中国人真正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自己已经强大了,我们就能在世界任何地方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