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立北斗导航原因?
美国GPS是民用和军用一起的,所以GPS的信号在军事应用上是有一定缺陷的; 而美国的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设的,因此其信号在民用方面非常糟糕。 欧洲的伽利略和美国GPS相互配合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美国的GPS是覆盖全球的,不论你花不花钱都能收到,而伽利略是收费的。并且由于美国率先研制成北斗一号(现在叫北斗二号,有地面基站增强信号的),因此美国人用GPS的时候对欧洲人是有一点优越感的……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美国人和西欧人都是把卫星导航当做一种“公共物品”来对待——就是说我给你提供免费的饭票,但是你也不能偷我碗里的饭!
于是他们开始想尽办法防止别人破解他们的加密算法从而窃取信息。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他们的免费饭票变成了带有毒药的毒药,你用这个毒药饭桶吃饭,吃多少死多少——即破坏你硬件设备或者盗取你秘密。 相对于西方而言,中国的做法就聪明多了,我们首先把卫星导航当成一项产业来发展(虽然一开始技术来自于苏联)。所以我们建立了以北斗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从卫星到芯片到天线到终端,我们都有涉及。
这样我们就拥有了谈判的筹码,我可以给你一个无毒性但付费的饭票,也可以给你一个有毒性的免费毒药,甚至我能偷你的饭碗! 最后结果就是这样 中国获得了在自身领土范围内全天候、不受干扰的精准定位能力 美国不得不为所有想接收GPS signal的终端用户付钱 其他不想买美国人帐的国家或者组织则要么拥有完整国产导航体系,要么被迫依赖美国人的GPS信号(带毒药)
一、国际卫星导航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已形成了四足鼎立的格局;日本主要对美国的GPS系统和日本自身研制的区域增强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在汽车、航运、航空等方面进行区域应用和开发;印度也计划建设区域导航系统IRNSS,主要在南亚范围构建区域应用增强系统。以上系统均有军民两用性质,目前各国政府均将本国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功能以无限制和无歧视的形式向全球开放,以便形成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全球性通用系统,因此从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角度来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外,美、欧、俄在积极部署本国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同时,已在多模式多系统兼容应用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二、军事应用成为卫星导航市场竞争的“黄金地”
随着导航芯片和终端价格的大幅下降,卫星导航的民用市场发展迅猛。美国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研究表明,2015年卫星导航终端出货量将达到9.67亿台,2011至20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4%。目前,美国GPS占据了商用导航芯片和终端95%以上的市场。因此,巨大的民用商业利益促使美国等卫星导航领域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封锁和市场争夺。但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芯片和终端产品生产商已将竞争的主战场转向全球各大军方和专业应用市场,如2009年美国的Trimble、德国的Atlas-Elektronik、瑞士的u-blox、中国的北斗星通先后成功拓展美军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在军方和专业应用市场会形成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各国加快立法和标准化工作以保障卫星导航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目前,美、欧、俄、日、韩等已通过或正在考虑通过立法形式确定卫星导航的主管部门和应用管理政策,尤其是通信位置信息等数据的安全问题将成为立法关注的焦点。美国“911”事件后,已初步完成了基于卫星导航技术的救援应急反应系统建设。此外,美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在积极部署卫星导航信号接口标准化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应用系统协议和接口的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