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存钱?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中国人是不是在不断地存钱? 是的! 为什么要存钱呢? 因为穷呀! (一)存款的意义是什么? 存款对于我国普通民众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最重要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是避险——在经济不确定的时代,人们通过存款进行理财,从而避免财富遭受损失;还是收入分配——中低收入者把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把钱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这部分人可以更好地进行消费?显然两者都是,不过更倾向于前者。 毕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波动和动荡,任何资产都不是稳赚不赔的。
(二)如何衡量贫富差距? 最常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3年提出的一个测度方法。具体计算方法是这样(以X表示总收入,x表示个人收入,n表示总人数): 如果按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小于0.4,则表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大于0.4而小于0.6,则表明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大于0.6而小于0.75,则表明收入分配比较合理;大于0.75,则表明收入分配极端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47以上,而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018年中国城镇家庭户均总资产高达317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比上年减少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1%。 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贫富分化也在加剧。
(三)钱都去哪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人们手中的钱究竟去了哪里?是投资到了房产、股票等资产当中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显示,居民储蓄从2010年到2015年增长了59%。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了69%,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了59%。 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增长了66%,城乡居民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77%。 也就是说,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在稳步提升,可人们的工资和收入并没有明显提升,于是人们只好将手里的钱存起来或者投入其他资产中,以此来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