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有没有中国模式?
秦晖没有“中国模式”,他提倡“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或曰“后发外向型现代化”)。 什么叫“后发性”?简言之就是“落后于时潮”之意,它有两个涵义:
1. 它是相对于“先发性”而言的。所谓“先发性”是指一个社会在科技、经济和其他方面处于领先状态时所具有的那种“创造性冲击力”;而这种“突破性进展”正是后发国家所希望得到的。后发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争取这种“先发性”。但“先发”并不意味着必然带来“后发”,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和推动方式有着多种多样性的缘故。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某个国家在某个时期内处在“先进”地位也是有可能丧失掉这种“先进性”而陷入“落后”的——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历史上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都举不胜举。所以秦晖主张不要为已有的“先进”自满,也不要为一时的“落后”沮丧,应该看到“落后”的可能根源和寻求“赶超”之道才是关键之所在。
2. 它是相对于“内生型”发展模式而言的。如果说前者的涵义指的是“是否首先打破传统”的问题的话,那么这个概念强调的是“怎样打破传统”的问题了。在这里,“传统”是被动的,是指由落后引起的种种消极现象——“落后”既然可能来自外部,那当然也可以来自内部,因为“内因”总是通过“外因”起作用的。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被动状态呢?这就涉及“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第二个层面即“外生性”问题。 “外生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外生”是指任何非“内生”的因素,即无论那种因素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只要它不是“内生”的都可以称为“外生的”——这是就其来源而言的。比如说,技术的引进、制度的模仿乃至思想文化的冲击都属于“外生”的因素。这些“外生”的因素虽然可以单独起作用,但不能排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就必须面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