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有心跳吗?
有!但是非常非常难。 首先,人的心脏只有一拳大小,却能够通过跳动把血液压送到全身各处(当然也需要其他器官帮助推动血液);其次人一天心脏大约要跳动70次左右,每次跳动都会发出轻微的心音,这些声音汇集在一起形成脉搏。正常人在安静时每分钟约跳65-70次;运动时心跳加快,休息时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那么,既然有规律,我们就应该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比如使用特定药物、处于特定环境等),捕捉到心跳的声音。
早在1943年,就有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人工呼吸可以触发心跳的声音。到了1982年,研究者已经可以通过电刺激心脏来引发听诊器中听到的第一心音了。而近几年,还有研究通过在心脏不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的方式诱发不同频率的一、二、三心音。 但以上这些研究都只创造了可被听诊器或仪器检测到的心律动,却并没有真正“听到”人类心脏自己跳动的声音。 这是因为——人类听觉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大约是在20Hz~20kHz的音频波段,而小于20Hz的声波我们通常称之为噪音。而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心率,其实只是心电图机或者医用听诊器记录下来的电磁信号和机械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在纸上,再经医生解读出来的。这些信号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们并不是直接来自心脏搏动的声波。
虽然通过药物、麻醉剂或其他手段能够在实验室里创造出可被识别的心律,但却无法直接获取人类心脏自己跳动的声音。这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直到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学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才解决了这个疑问。他们发现了一种能够感知小于20Hz声音颗粒的细菌,并通过培养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有可能成为检测心肌损伤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