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容五行属什么?
厚是形旁,一般作偏旁时,表示与体积、厚度有关的意义。 《说文》:“厚,草木之充实者。”由这个字形就可以知道“厚”的本义是指植物长得丰满厚实。引申为“深厚”“浓厚”“朴厚”等义;又指地方道路沟壑交错,引申为“艰险”“艰苦”等义。 “厚”还有量词义,用于食物,如“一厚碗面条”“一盘红烧肉”。
“厚”作为德行评价用字,一般与“德行”“人品”等连用,含有赞赏褒扬之意。如“厚道”“厚情”“厚意(情意深)”“厚德载物(道德高尚,承载万物)”“厚积薄发(聚集大量的物力和能量,一下子迸发出来)”等等。
还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厚古薄今”。形容轻视现在,推崇古代。多用于文化学术领域,含贬义。 关于“厚”的解释,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材料——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上面记载的是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文学体例,这种文体叫“楚辞”,代表人物就是屈原。《老子》这部书中有很多“兮”字,就是因为采用了楚辞的语法特点。
上面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可以判断“厚”在此处的意思是:土地肥沃。 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厚”与今天使用意思接近,但是还不能完全等同。今天的“厚”还包含情感色彩和语境因素,而当时则只与客观存在相关。
再来看一个金文材料——毛公鼎铭文(现藏于台北故宫) 这件青铜器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铭文字料之一(另外一件是殷墟甲骨文),记载了西周晚期一件大事:周王命令毛公去攻打淮夷。这件器物上还有“征夷方”“命毛公”“命伯龢”“伐反胡”等字,说明周代已经对西方羌族部落和南方蛮族部落用兵了。
上面的句子中“土”作地名讲,“厚”还是描述土地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周王赐予毛公大量土地,用来建造城市。 这样“厚”的意思就清楚了:土地资源丰富,用作农业耕种的土地面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