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开火黄历里叫什么?

缪拥缪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灶”的本义是指用于烹饪燃料的火堆,后来泛指灶台、炉子(现在多用来比喻“困难”或“压力”)。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灶,炊器也。”“造,就也。”意思是说“灶”本是烧饭用的器具,而“造”的意思则是把器具放在灶上烘烤或者蒸煮。可见,“造”与“灶”原本是一对表示关联关系的字形。后来,在沿用繁体字书写的时候,由于“竈”是象形文字而且与“造”的字形相近,所以人们就用“竈”来代替了“造”。这样,“灶”就成了一个独立使用的汉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而所谓的“开火吉日”中的“火”其实指的是“柴(木)”,也就是现在常说的 “木材”或通俗一点就是“木头”。因为古代人类主要靠天然火源来取暖、做饭,因此将“木”比作火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礼记·月令》中记载:孟春之月,“焚柴;祭星”;季冬之月,“命有司,修除坛壝(wì),秉耒(lěi),帝藉干(祭祀时用未成熟的庄稼做祭品),命渔师始渔,天子亲载舟,选士,大朝。”其中提到的“焚柴”和“秉耒”就是用柴禾或稻杆等植物作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烟火来祭祀神灵或是报告丰收消息。而在秋收之后,用收割下来的农作物烧火煮饭也是常见的景象。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界的火焰十分敏感,认为里面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因此在进行一些重要的仪式时,都要借助这种力量来实现理想的目标。于是就有了《礼记·月令》中所记载的“启蛰,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腊明日,祀先农;命民社。”在正月和十二月分别拜祭天地和农神后,皇帝还要亲自主持“耕作”,目的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