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7个月宝宝学什么?
一周岁之后,孩子的语言能力飞速发展,开始理解成人说的话,并尝试着进行表述(虽然常常词不达意);运动技能也快速提高,能够走、跑、跳,甚至还能爬楼梯! 除了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已经能够完成所有学龄前儿童的认知任务了——包括对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基本特征的辨别;数数儿;认识动物、植物;了解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等等。
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最宝贵的能力其实是“思考”的能力——孩子需要明白“为什么”“怎么做”的道理,从而学会举一反三。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往往最容易忽略这一点。
我听过很多妈妈说:「我家孩子特别聪明,就是不爱学习」…… 然而,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谓的不爱学习的真正原因,不过是孩子还没有找到吸引他的学习内容罢了。您说,如果您家孩子看到一本画着可爱图案的数学教材,或者一本描绘冒险经历的语文图书,会不会爱上学习呢? 所以啊,如果家长们能想办法引导孩子产生对知识的兴趣,那孩子的学习动机就自然具备了。接下来只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材料支持,配合科学的方法指导,孩子的学习效率一定能得到提升。
分享5个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小技巧: 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问题。因此家长不妨问问孩子下面这些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这是开启孩子自主学习之门的一把钥匙。
2 多向孩子提开放性的问题 很多家长都喜欢问孩子「这道题目做完了吗?」「这个单词背完了没?」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回答没有,那好嘛又是一顿训斥:「不是告诉你早点写完早点睡觉吗!」 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很快会把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和求知的欲望全部砍掉。
因为人的大脑是非常聪明的,当它接收到「我不喜欢/不想做这件事」的信号,就会自动选择逃避。于是孩子本来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渐渐黯淡,最终真的变成了「学不起来」。 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提问的方式,效果就会大相径庭。比如上面那个提问,我们可以改成: 您会发现,只要问题一改,孩子的应答马上就不一样了。这是因为,孩子本来就热爱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只不过家长的提问方式把孩子引向了「学不起来的方向」而已。
3 把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在生活中融入对孩子有意义的知识点,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说,带孩子出去旅行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关于地理的知识:这座山叫做黄山,它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高度是..... 又比如说,和孩子一起整理书架时,可以介绍书籍分类的知识:这本书放在这里是因为它是百科全书,那个柜子里的书因为它们都属于历史类。 如果父母们能善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机会,传授给孩子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能事半功倍。
4 多鼓励,少表扬 很多孩子都很爱吃糖,但如果家长每次只给一块,并且告诉孩子吃完这一块就再也吃不到了,孩子一定会大哭大闹。但如果是爸爸妈妈先给孩子两片,然后告诉孩子这两片是大餐前的加餐,孩子一定很开心。 孩子就像是吃糖果一样,很喜欢吃知识这门「大餐」,但讨厌被父母硬塞给他食物的样子。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主动地爱上学习,那就请少用一些奖励和表扬来刺激他把知识吃下去,而应该多鼓励孩子主动去获取知识。 例如,当孩子完成一天的学习目标后,可以问他:「今天有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呀?」「这个新知识好玩不?」 如果孩子表现出渴望知道的态度,那就请您满足他吧!
5 帮助孩子搭建知识网 学过的知识都是零零散散的,如何才能让孩子融会贯通呢?那就是为孩子搭建知识网络,让他把新知识和已掌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举个例子:孩子学习了鸡和兔两种动物后,家长可以问孩子:「鸡和兔都有两条腿,那么请问鸡一共有几条腿呢?」「兔子有几只耳朵?」 这样一问,孩子就必须回想之前学的知识,然后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网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