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财销售怎么样啊?
作为一个从业近10年,看过无数骗子公司,坑过大批理财小白的金融从业者来说,我负责任的告诉你,那些打着“低风险”“高收益”旗号的所谓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假的! 先摆结论:目前北京的理财市场,98%的都是坑! 也许你想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做P2P,做小贷,还有的人做众筹,做供应链,甚至有人做消费返利……等等各种花样繁多的理财产品。
为什么做的人那么多? 因为利润太高导致人太多! 你可能不知道,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中介,他们给投资人承诺的收益是利息加分红高达14%以上(当然这些收益都是年化收益)而且这个收益远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和各类金融产品。比如,你有一笔钱,你是选择存一年期定期,还是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呢?我想大多数人都选择后者,毕竟多给的收益可以买到一个包包,一件衣服或者其他生活支出。
然而风险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的理财中介都属于信息筛选的交易平台,它们没有资格审核融资方(借款者)的真实资质,而融资方的真实身份大部分情况下为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担保机构,它们通过一定的手法包装自己,然后向理财中介平台投放自己的借款需求,从而被推荐给投资者。
你也许不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的小贷公司实际上已经不具备放贷资格,但是它们依然活跃在借贷市场的领域中,并且以理财的名义对外发放贷款,收取高额的费用。 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某家注册资本仅500万的小贷公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放出了10几个亿的贷款(注意,这不是授信额度,是实实在在放款额),平均到每一天,这家小贷公司都要放出将近3000万的贷款。
如此巨大的放款规模,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更何况,根据监管的要求,一个小贷公司的单笔放贷金额最多不能超过500万,超过部分就要打回去。 而实际情况却是这家公司每天大量放出贷款,而且是一笔一笔的放,每天多达数十笔。 那么这些贷款放到了哪里呢? 根据查到的资料,这10亿级的贷款似乎都流向了同一个人,也就是这家小贷公司的法人。 如果这样的一家公司,它声称亏损,然后申请破产,你认为它的股东很有可能只赔点钱就算了么? 当然不! 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内幕,就是当小贷公司放出去资金以后,它们会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将相应的好处费打到某个个人账户上,而这个个人一般与小贷公司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最后结果就是,股东不仅拿回了本金,而且还拿到了比预期高的多的回报,而且这一切都是合法的! 因为它们一直秉承着,你不违规,我就合规的原则,始终站在法律的边缘不断试探,让监管部门对其无可奈何! 目前这样的公司,在北京有很多,如果你是个理财小白想投资,我劝你还是擦亮你的眼睛,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