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有用吗?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气象工作人员,很明确的告诉你们,天气预报是有用的! 首先在干旱地区,天气预报可以让你知道什么时候有雨,要不要抗旱;暴雨地区,可以帮你提前防范,避开风险。而对于城市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或者大雪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道路积水甚至市政损坏等,而提前几个小时发布预警,可以避免造成较大的损失;而在沿海和湖泊地带,可以提前获悉可能到来的台风天气,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当然对于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山爆发等,短期预报目前还是无法实现,这类天气现象的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通过长期的数据分析,建立相关的数值预报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然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 所以,请不要再质疑我们天气预报工作的意义了,没有我们,可能你出门的时候连穿什么衣服都要纠结半天……
当然是有用的。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进行的气象天气预测,属于公益事业,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它。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是非常复杂也非常困难的。准确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0%~50%,经过几代天气预报人的努力,目前我国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在80%左右。尽管如此,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天气预报产品还存在着时效、空间上的局限性,比如未来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逐小时等不同时间尺度;城市预报、落区预报等空间尺度。此外,天气是一个混沌系统,随着人类对它的认知能力、观测手段、分析计算能力的提高,天气预报在不断改进与完善。
天气预报是有使用价值的。它服务于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国家各行各业,从人们的日常出行到重大活动的室外保障;从预防重大灾害到农事安排,天气预报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公众要正确认识天气预报的科学性和局限性,要“善用”,同时要“善待”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