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是什么天气?
问这问题是不是有点蠢啊,我其实就想问一下星期五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还是什么天气呀! (虽然我已经知道了答案但还是想听听有智慧的你们怎么答) (手动羞涩)
1.按阳历来说,5月7日是立夏,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但按农历来看,是四月十七(农历四月十七这一天有两个节气,立夏和谷雨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所以到底以哪个为准呢?(我查了百度说是以公历为主所以是晴天,但是我觉得这样太武断了吧!!请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好吗!!)
2.有人说“天气预报只能提前1-7天”这是真的吗?那假如明天就是星期五的话今天就能看到下周的天气了吗?(错错错,别瞎说误导人!!)
3.有人说“晴天雨天取决于当日气温与周前期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当天温度高于平均数值不是晴天吗?(好像有点道理但又好像不对...)
4.有人说“周末一般是晴或者多云”这又是什么道理啊?难道周末大气环流会突然改变?!
5.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中国气象网站上搜到的周五的天气状况都不一样!!有的说小雨转晴、有的说晴转多云、还有的说的是阵雨转晴,到底哪种说法正确?(跪求不要乱给数据!!)
以上问题的核心在于:我国的气象预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不同的发布机构所采用的方法和模型都有差异 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基于自身条件的有限样本 这就导致了上述问题的产生——每个人得出的结论似乎都符合自身的经验,但却无法让所有人都达成一致 而实际上的天气更是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进行描述 与其追问“星期五是什么天气”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不如好好准备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另外再跟大家说说“气象预测误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跟“星期天气象预测”息息相关 因为任何气象预测都是在统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人为设定的参数值必定会产生误差,这个参数可能是一天的降水量也可能是一年平均的积温,当然可能还包括其他因子 这些因子的设定本身是有其科学性的,但如果对环境变化反应过激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今年华北的春旱,如果根据历史统计规律早早地预测到了干旱的可能性,并预先调整了下水的强度,那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不管是星期几,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才是关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