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闰年”这个词儿,在汉语言里面是个复合词,由“闰”和“年”两个语素构成。 “闰”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小篆中“王”做形旁,表示读音;下面的“寸”作声旁,表明意义。“闰”的基本含义就是“年的时间单位比一般的‘年’要多一天”(《说文》)。例如: 闰月、闰季、闰年、闰日、闰晨、闰夕、闰岁——这些概念的涵义都很清楚。 “年”在这个短语里充当结构助词,表示时间的计量。所以,这个短语的意义基本上相当于英文里的“a year and a day”。 那么,这样的“闰年”当然属于农历的范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周期性变化来计算的,一个月(太阴月)的时间长度平均是29.5306日,12个月为354.3672日(约等于阳历一年的时间长度)。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春分点之间的倾斜角度是23°26'(黄赤交角)。这种倾斜使得太阳直射点能够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在公历中就有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有了一年的三十天和三十一天。
由于月球运行轨道的复杂性,它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太阳的运行轨迹。农历就必然存在闰月、闰年和闰日的现象。 为了确定农历闰月的日期,必须首先明确年份中是哪几个月份有闰日或闰月。根据“十九年七闰”的理论,我们可以在一个“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月的闰日或者闰月。具体加到哪一个月,还需要参考今年的干支历情况。
以今年为例(庚子鼠年),正月为寅月,寅月内有四个节气,分别是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又因为是鼠年,因此第一个立春所在的月份为壬月。按照农历闰月的法则,应该在闰月。并且根据“九年七闰”的规则,今年是庚子鼠年,距离上一个庚子年己丑月已经过了九个农历年,应该加上一个闰月。这样计算起来,今年的农历四月到冬月都是闰月,共有七个。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历里并不是所有闰月月朔(初一)都叫“闰×月”。只有在节气划分中,带有“前节”二字的那一个月才叫“闰×月”——这主要是因为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是固定分布的,不存在“闰”的问题。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往往把带“前节”的那个月称“闰月”。